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817988

甲褶微循环检查对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郑悦
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引用
背景和目的: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以下简称SSc)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除常见的皮肤病变外,还累及多种内脏器官,严重影响预后。而血管病变是SS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部分。电子甲褶毛细血管镜检查(又称甲褶微循环检查,Nailfold Videocapillaroscopy,以下简称NVC)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微血管检查方法,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SSc患者的微血管病变评估中。但NVC在我国的风湿免疫病领域尚未广泛应用。2013年,甲褶毛细血管异常也被纳入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新的SSc分类标准。我院2014年的一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新分类标准的敏感度明显优于1980年分类标准,但两者的特异度无明显区别。本研究希望在此基础上,扩大样本量,增加对照疾病的种类,以进一步明确NVC在中国人群SSc诊断中的作用。  同时,既往的研究提示SSc的微血管病变在临床上主要反映在外周血管、皮肤、肺脏、心脏这几个部位,提示了NVC和脏器受累的可能相关性。但我国针对SSc的NVC研究尚少。本研究试图研究分析NVC表现和病情的相关性。同时,血清可溶性CD146(Soluble CD146,以下简称sCD146)被多个研究证实与血管病变相关,但目前尚未有SSc患者血清sCD146水平的研究报道。本研究试图在SSc患者中,对NVC指标、病情指标及血清sCD146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初探。  方法:本研究建立在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硬皮病试验研究组数据库基础上。  实验对象:募集在我院确诊为系统性硬化症的患者作为实验组;确诊其它与系统性硬化症有鉴别诊断意义疾病的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募集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  实验方法:对以上实验对象进行甲褶微循环检查,并获取所有实验组及疾病对照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判断受试者是否满足系统性硬化症1980年、2013年两分类标准。结合我院2014年的研究资料,分析比较两种分类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对体检中心来源的健康人血清及实验组血清进行sCD146水平的测定。比较SSc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清sCD146水平有无差异,并分析SSc患者NVC指标、病情指标以及血清sCD146水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本研究(包括2014年资料)提示,2013年新分类标准的敏感度95.10%(95%CI90.17%-98.01%)明显优于1980年分类标准72.03%(95%CI63.91%-79.21%)(P<0.001),但1980年、2013年分类标准的特异度——分别为97.70%(95%CI91.94%-99.72%)及94.25%(95%CI87.10%-98.11%)并无明显区别(P=0.375)。NVC指标与血管病变更相关,毛细血管数量、毛细血管排列失规则这两项指标更能反映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病程中合并有雷诺现象或指/趾端溃疡的患者毛细血管数量较少(P值分别为P<0.001及P=0.001),同时病程中合并有毛细血管扩张的SSc患者毛细血管数量较少(P=0.006),排列失规则也较为严重(P=0.022)。NVC指标——尤其是毛细血管数量的减低也和消化道受累及心肺受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病程中合并有胃受累的SSc患者毛细血管数量更少(P=0.007),且排列失规则更严重(P=0.039)。病程中合并有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以下简称PAH)的SSc患者毛细血管数量更少(P=0.037),且毛细血管数量评分与三尖瓣反流速度(r=0.586,P=0.017)及肺动脉收缩压(r=0.542,P=0.030)具有相关性。肺弥散功能受累的SSc患者毛细血管数量更少(P=0.018),且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毛细血管数量评分具有相关性(r=-0.331,P=0.014)。但是NVC表现与肺间质病变可能没有明确的相关性。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血清可溶性CD146水平有所升高(P<0.001),且血清可溶性CD146水平和毛细血管数量评分(r=0.316,P=0.026)及毛细血管分支评分(r=0.333,P=0.018)存在相关性,可能和血管病变有一定的关系。  结论:甲褶微循环检查对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发现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的2013年系统性硬化症分类标准的敏感度有所提高,但是特异度在本研究(包括2014年资料)中并无差异。甲褶微循环检查和血管受累、心肺受累及消化道受累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毛细血管数量更能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血清可溶性CD146水平有所升高,可能和血管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系统性硬化症;微血管病变;甲褶微循环检查;血清CD146;发病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博士

临床医学

曾小峰

2015

中文

R744.51;R446.112

78

2015-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