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城乡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差异研究——基于2个教师的个案研究

王谦
西南大学
引用
行为主义、社会学习和交换理论均认为:人类行为经常受到外部状况、外部压力和某些我们未曾意识到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左右。人的发展和成熟,从来都是在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完成的。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成长同样也是受环境的制约。学校环境不仅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工作场域,也是其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生态环境,因此,学校生态环境是影响教师成长的重要场域。学校环境的复杂性,就导致在分析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的时候容易单一地、片面地进行,运用生态学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能够很好地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本文是把学校环境看作一个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研究,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全面考察学校环境系统内各要素对生态主体——教师的影响作用,进而得出影响农村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并针对研究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  全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导论。简述本研究的由来,分析和总结已有研究,对相关概念进行概念界定,对本研究的意义作简要说明,并简要描述本研究的研究设计。  第二部分,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生态环境理论作具体说明。“生态”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其内涵是指由生物和环境以一定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即“生态”是由生物及其周围所赖以生存的非生物构成的生存空间和状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这就形成了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功能单位。生态学原理是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生态学原理中的基本生态学思想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学校生态环境是影响农村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其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  第三部分,A、B教师成长现状。对A、B教师的形象进行整体描述,然后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呈现A、B教师的成长现状。无论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精神生活方面,A教师的压力均比B教师大。  第四部分,A、B教师所在学校的生态环境状况。主要从学校物质环境及教师待遇、学校教育教研、学校教师培训、学校领导、学校人际关系氛围以及学校教师工作内容六大方面进行现状描述,力图能够清晰地展现两所学校的生态环境现状。  第五部分,对A、B教师成长与相应学校生态环境进行差异透视。首先,总结了A、B教师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差异:1.成长结果的差异,A教师的教育知识比B教师丰富,教育理念比B教师新,教育技能比B教师高,幸福感比B教师低。2.成长过程中需求层次的差异,A教师社交需要、尊重需要的满足度均比B教师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度和渴望度均比B教师高。3.成长动力的差异,A教师的成长动力强于B教师,A教师的动力在于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B教师的动力在于保持自己已有的社交和尊重的需要。接着用生态学理论对学校生态环境与教师成长差异进行生态分析,阐述了各生态环境中各生态因素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作用。最后,对影响B教师成长的Y学校生态环境有了新发现,教师培训的缺失是影响B教师成长的第一大因素,工作内容繁杂是第二大因素,校园物质环境简陋是第三大因素。  第六部分,针对第五部分的新发现,提出了相应的促进B教师成长的改善Y学校生态环境的相关对策。一要多方面增加教师培训机会,二要教学行政分离,保障教师时间,三要完善教学设备,美化农村校园等等。

城乡教育;教师成长;学校环境

西南大学

硕士

课程与教学论

袁顶国

2015

中文

G451

62

2015-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