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中国东部地区严重雾霾事件的多源卫星遥感动态观测及气象特征

江彬彬
浙江大学
引用
随着国民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迅速发展,雾霾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环境灾害之一。因此,很有必要构建一个多源卫星遥感监测模式用来监测中国东部区域雾霾事件的形成、消亡以及迁移。本次研究在二流式算法的基础之上,考虑了气溶胶实部的折射率、地球曲率以及地表参数的影响后,对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GOCI)\ Aerosol OpticalThickness(AOT)进行反演。通过GOCI\AOT、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NPP)\AOT构建多源卫星观测模式,得出观测模式并结合大气参数对中国东部雾霾事件进行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GOCI高的太阳天顶角,所以我们采用二流式算法反演GOCI/AOT时必须重新考虑气溶胶实部折射率和地球曲率的影响,并且需要通过地表参数BRDF重新推算出后向散射系数,获得的GOCI/AOT反演结果与Moderate Resolution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AOT和NPP\AOT数据比对,其相关性分别为0.8和0.9。(2)对挡板的前向散射进行补偿使Langley-Plot测AOT的方法得到了改进,提高了地物光谱仪测量AOT的精度。(3)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言,2013年12月严重雾霾事件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次雾霾可定义为外源性的,起源于河北和河南一带,发生时间在12月3日和4日之间,第二天迅速地迁移扩散至长江三角洲,此次雾霾事件直至9日才结束。第二次过程为内源性雾霾,在11日雾霾事件突然爆发在长江三角洲,本次雾霾事件直至14日结束,雾霾的持续发生造成了2013年度中国严重的雾霾事件。第二次雾霾过程表明除了外部输入,长三角地区冬季也极易发生内源性的雾霾事件。(4)低风速(<5m/s)和逆温是造成此次雾霾发生并且在长三角地区长时间滞留的主要气象条件,但是逆温层的发育不是雾霾发生的必要条件。而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入侵和降雨是此次雾霾迁移扩散乃至消散的主要动力因素。

雾霾事件;动态监测;气象特征;卫星遥感

浙江大学

硕士

地球化学

张霄宇

2015

中文

TP79;X513

52

2015-11-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