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802176

新化县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廖文丽
湖南师范大学
引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帮助人形成高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则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农村初中生因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更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而已有的一些不良习惯也没有得到重视并及时矫正,这会严重影响到农村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亟需广大教育者引起重视,并探究相关对策。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故笔者立足于教学实践,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标准,在对新化县离县城较近的S中学和比较偏远的T中学进行调查访谈和个案分析后,发现当前新化县农村初中生有着自理自立能力强、热爱活动、有较强的毅力、诚实善良等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点,但在生活上却消极懒散、自爱不足,学习上则被动、缺乏目标和动力,交往中不够宽容、以自我为中心,公德意识淡薄、言行失礼失雅,网络行为中也缺乏自制。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调查数据告诉我们:新化县农村初中生的养成教育不足已成为制约教育水平提高、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深入调查后,发现学校德育制度不健全、实施主体单一、德育载体比较缺乏,家庭教育水平低、家庭环境比较恶劣等是养成教育不足的重要成因,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网络负面传媒、执法不严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初中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等进一步加大了养成教育的难度。针对当前新化县农村初中生行为习惯现状和养成教育的困境,加大学校养成教育力度,优化校园德育环境,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重视及教育水平,并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为农村初中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同时注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挥其在良好习惯养成中的内驱力作用,是养成教育突破瓶颈,促进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良策。

农村中学;初中学生;学生素养;思想教育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

教育学

陈文珍

2015

中文

G635.5;G631

92

2015-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