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801431

庞德《诗经》英译中的抵抗式翻译策略研究

王坤
湖南师范大学
引用
埃兹拉·庞德终生对中国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他在晚年,尤其是在蛰居于意大利小镇拉帕罗(1924-1945)以及于圣·伊丽莎白医院受监禁期间(1949-1958),翻译了《大学》、《中庸》、《诗经》等大量儒家经典。其中《诗经》,庞德将其译为《诗经:孔子所审定的古典诗集》(Shih-Ching: The Classic Anthology Defined by Confucius)出版,作为庞德最后一部儒家经典译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术界对这一重要译作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正如德伯所言,是《诗经》的特性和篇幅限制了对它的批评。能够将庞译《诗经》作为诗艺评价的批评家无法把它作为译作来探讨,而能够探讨翻译问题的又无从评论其文学价值。  因此,本文不求面面俱到,而是专注于从抵抗-通顺策略的角度,探讨庞德《诗经:孔子所审定的古典诗集》中应用的翻译方法。通过对庞德《诗经》翻译文本的细致分析,探求庞德实现抵抗性话语的策略。我们从词汇、句法和章法三个层面深入研究文本,主要有以下发现:  1.抵抗效果的实现除了依靠文本中的抵抗元素,更重要的是抵抗元素与流畅元素的结合。抵抗与流畅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  2.抵抗与流畅并非简单的渐变体两极,而是一种多层次的复杂结构。  3.在词汇层,抵抗性是通过边缘性词汇实现的,包括方言、古语、新词等。即文化价值中专门、剩余或新生的部分。  4.在句法层,庞德的抵抗策略可以归结为并置和省略。对于由系动词联结的“名词+属性”结构,庞德通常省略系动词,直接使用名词短语,多个并置;对于“主体+所属|行为|状态”结构,常省略主体,直接使用“所属|行为|状态”本身;对于原诗中的反问句与设问句,庞德常常遵从西文诗歌传统,转换为陈述句。  5.在章法方面,与其它《诗经》译本不同,庞德译文的章节结构更多地既吸收了西文诗歌的传统,通过词汇层面、句子层面、和意象层面的操作,凸显变化,照应西方读者的品味。

庞德;韦努蒂;抵抗性;《诗经》;翻译策略;英译本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蒋洪新

2015

中文

I207.22;I046

107

2015-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