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795057

采用复合方法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行胃癌根治术病人诱导期低血压的防治效果

陈晓
山东大学
引用
研究背景和目的: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胸腹部手术,具有减轻应激反应,方便术中循环管理,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全麻药用量,避免苏醒延迟,完善术后镇痛,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麻醉安全等优点。但是,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经常容易发生低血压。诱导期低血压可导致患者苏醒延迟,增加围术期脑梗风险,延长术后监护室及院内停留时间,甚至增加患者术后死亡率。如何预防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一直是临床麻醉医生关注的问题。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通过诱导前输注晶体液及胶体液、全麻诱导时伍用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甲氧明等方法预防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有很多不足。  本研究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比较了诱导期抬高下肢、预先静脉泵入间羟胺及抬高下肢同时伍用间羟胺对诱导期低血压的防治效果,以期寻找防治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简单有效方法。  研究方法: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4年5月-12月经同组医生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88例,ASAⅠ-Ⅱ级,排除椎管内麻醉禁忌症,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抬高下肢组(B组,抬腿组)、间羟胺组(C组)和抬高下肢同时伍用间羟胺组(D组,抬腿+间羟胺组),每组22例。术前均常规禁饮食,未给予麻醉前用药。所有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持续输入钠钾钙镁葡萄糖注射液。安静休息5min后,监测心电图、血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连续2次测量其血压、心率,取平均值作为基础值。取右侧卧位,选取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患者平卧后,根据患者身高体重硬膜外给予试验量1.5%利多卡因3~5ml,5min后测试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不理想时,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全麻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依托咪酯0.2mg/kg、芬太尼0.03mg/kg、罗库溴铵0.7mg/kg,根据性别、体重置入3或4号LMA喉罩,1.5%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术中根据需要追加肌松药。消毒皮肤时根据测试麻醉平面结果追加1.5%利多卡因4~6ml。诱导后15min开始手术。抬腿组硬膜外穿刺后调整床位将患者下肢抬高30°;间羟胺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同时给予间羟胺0.3mg静推,继之给予间羟胺2mg/h持续泵入;抬腿+间羟胺组硬膜外穿刺后调整床位将患者下肢抬高30°,全麻诱导同时给予间羟胺2mg/h持续泵入。麻醉中如果收缩压低于基础值30%或低于90mmHg,静注间羟胺0.2~0.3mg;如果心率低于45次/分静注阿托品0.5mg。间羟胺组、抬腿+间羟胺组如果血压高于基础值20%时停用间羟胺。记录基础值、硬膜外给药3min、全身麻醉诱导前、诱导后3min、6min、9min、12min、15min、20min、25min、30min时的血压和心率。同时记录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发生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显著性差异,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研究结果:  1.参与实验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未使用阿托品。计量资料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  2.诱导期发生低血压概率:对照组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诱导期发生高血压概率:对照组、抬腿组、间羟胺组各有两例诱导后发生血压增高,抬腿+间羟胺组有4例发生诱导期高血压,停用间羟胺后血压逐渐降低至正常,均未应用降压药物。  4.心率:诱导后心率降低,但各组间变化趋势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血压: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各组血压均降低,血压降低幅度:对照组>抬腿组、间羟胺组>研究者。抬腿+间羟胺组血压变化幅度最小,抬腿组与间羟胺组血压变化幅度相似。  结论:  诱导期采用补液、抬高下肢同时泵注间羟胺的复合方法是预防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简单可靠的方法。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胃癌根治术;诱导期低血压;抬高下肢;间羟胺

山东大学

硕士

麻醉学

于金贵

2015

中文

R735.2;R614

46

2015-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