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789442

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发展及其对学业投入的影响-成就目标的中介作用

刘冰瑶
河北师范大学
引用
自我决定动机是动机上的自主表现,即个体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决定、选择的积极心理品质。根据有机整合理论,按照自我决定程度差异,可将自我决定动机进一步细化为自主动机、受控动机。其中,自主动机指的是个体出于自己的意愿和自由选择(如兴趣、个人信念等)而从事某行为的动机,即自我决定程度较高的动机;受控动机指的是个体出于内部(内疚)或外部(他人的要求)压力而所从事某行为的动机,即自我决定程度较低的动机。在教育情境中,自我决定动机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行为,特别是自主动机对学业适应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发展水平有显著年级差异;初中生的自我决定动机与成就目标、学业投入两两相关,且自我决定动机可以通过成就目标影响其学业投入;学生的自主动机存在内隐实验效应。本研究包括以下三个研究:  研究一采用学业自我调控问卷,对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745人进行调查,探讨初中生自我决定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结果显示:1、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发展水平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初一年级的自主动机发展水平最高。  研究二与研究一的被试相同,采用研究一中的学业自我调控问卷及成就目标问卷、学业投入问卷,测量其自我决定动机、成就目标及学业投入,探讨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对学业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1、初一、初二、初三学生的自主动机、受控动机与其成就目标、学业投入之间相关显著。总体而言,学生的自主动机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掌握接近目标,越倾向于提高学业投入。2、初一、初二、初三学生的成就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其中,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其学业投入的影响大于受控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其学业投入的影响;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动机通过掌握接近目标对其学业投入的正向预测效应最大;与初二、初三年级学生相比,初一学生的自主动机通过成就目标预测其学业投入的影响路径较为复杂,初一学生的自主动机还可以通过成绩(接近、回避)目标预测其学业投入。  研究三采用单类内隐联想范式(SCI-IAT)调查初一学生90人,探讨初一学生自主动机的内隐效应及自主动机(外显、内隐)的发展类型。结果显示:1、初一学生自主动机的内隐实验效应显著。2、初一学生的自主动机可以分为四类:高外显高内隐自主动机组、高外显低内隐自主动机组、低外显低内隐自主动机组、低外显低内隐动机组。  其中,低外显高内隐动机组比例最高,高外显高内隐动机组比例较高。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发展随着年级的变化而呈现波动状态,初一学生的自主动机水平最高;自我决定动机的水平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2)初中生成就目标在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习投入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自我决定动机对学业投入的影响是通过成就这一中介变量实现的。  (3)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其学业投入的影响大于受控动机通过成就目标对其学业投入的影响;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学生的自主动机通过掌握接近目标对其学业投入的正向预测效应最大。  (4)大多数初一学生属于低外显高内隐、高外显高内隐动机组,且内隐自主动机水平较高。

初中生;自我决定动机;学习投入;成就目标;中介作用

河北师范大学

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董存梅

2015

中文

G635.5

63

2015-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