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786096

《伤寒杂病论》中桂芍用量变化对发汗、止痛作用影响研究

吴贝贝
河北医科大学
引用
中药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之间取长补短增强疗效,或者产生新的作用,或降低毒副作用,或照顾复杂的病情。桂枝与白芍配伍为仲景常用,其《伤寒杂病论》中桂枝与白芍配比出现频率多达27次。桂枝辛甘而温,辛温可和营解肌,甘温能助阳化气,阳充则精足,后天之本得滋,阴寒之气可散;白芍苦酸微寒,主人肝经,可养血敛阴而不滞邪,长于退热除烦,缓急止痛。二者一散一收,一动一静,一表一里,相制为用,发汗之中有敛汗之意,和营之中有调卫之功,共奏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缓急止痛之功效。“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剂量是药物作用的标识,剂量大小会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弱。张仲景选药组方常选用桂枝与白芍,但因其剂量配比不同而主治病证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全面理解仲景不同方中所设桂枝与白芍配伍关系,对发汗或缓急止痛的作用的影响,应从用量配比角度加以研究和认识。故本文从两药不同配比角度出发,分别选用SD大鼠,观察大鼠发汗足趾汗腺分泌点计数、汗腺分泌量以及汗腺的空泡发生率等指标,研究二者不同配比对于大鼠发汗作用的影响。采用大承气汤致大鼠腹泻模型,观察桂芍不同配比对于大鼠肠道炭末推进的作用,同时检测桂枝与白芍不同配比中芍药苷的煎出量,并进行芍药苷的含量与其止痛作用的相关性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桂枝和白芍这一药对在诸多经方中的配伍作用内涵,指导临床正确用药。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桂芍用量变化对发汗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桂枝、白芍不同配比对大鼠发汗作用的影响。  方法:将18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空白)组,B(桂枝)组,C(白芍)组,D(配比)组;其中D组包括D1(桂枝和白芍1∶0.5)组、D2(桂枝和白芍)1∶1组、D3(桂枝和白芍1∶2)组。A组、B组、C组、D1组、D2组、D3组每组各30只。实验条件为室温(25±1)℃,给药温度(35℃±2℃)。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给予等量等温度的生理盐水。给药30分钟后观察各组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分泌着色点数、分泌量。各组给药30分钟时,切取大鼠左侧足跖部肉垫皮肤及皮下组织,浸入4%的多聚甲醛溶液,石蜡包埋,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大鼠足趾汗腺的形态,记录汗腺细胞总数和空泡细胞数,计算汗腺的空泡发生率。  结果:(1)对大鼠汗腺着色点数、分泌量及空泡率的影响:在给药温度和室温相同的情况下,与A组比较,B组、D组不论定性观察大鼠足后趾汗腺着色点数,定量测定大鼠足后趾汗腺分泌量,还是计算汗腺空泡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B组发汗作用明显优于D组(P<0.05),D1组发汗作用好于D2及D3组(P<0.05),D2组优于D3组(P<0.05)。A组与C组在定性观察大鼠足后趾汗腺着色点数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的汗腺分泌量及汗腺空泡率较A组减少(P<0.05)。(2)对大鼠足趾汗腺形态的观察:与A组比较,B组、D组光镜下大鼠足趾汗腺上皮内细胞空泡数目增多,大鼠足趾汗腺导管口径扩大;C组大鼠足趾腺体成管状分布,汗管收缩,空泡样改变少见。B组与D各组相比,大鼠足趾汗腺上皮内细胞空泡数目增多,大鼠足趾汗腺导管口径扩大。D1组与D2、D3组相比,大鼠足趾汗腺上皮内细胞空泡数目增多,大鼠足趾汗腺导管口径扩大。D2组与D3组比较,大鼠足趾汗腺上皮内细胞空泡数目增多,大鼠足趾汗腺导管口径扩大。  结论:(1)桂枝组发汗作用显著,桂枝组大鼠无论是大鼠足趾发汗着色点数、大鼠足趾发汗量、汗腺空泡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2)与单味白芍组相比较,含有桂枝各组发汗作用较优;(3)桂芍配伍各组相比,桂枝与白芍1∶0.5组发汗作用较好;(4)与空白组比较,白芍组有敛汗作用;(5)桂芍不同配比对于发汗作用的影响与桂枝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与白芍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实验结果证明桂枝及桂芍各配伍组均有一定的发汗作用;桂枝组发汗作用最显著。  第二部分 桂芍用量变化对止痛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桂枝、白芍不同配比对大鼠肠道炭末推进作用的影响,以及桂芍不同配伍中芍药苷的含量。  方法:(1)将60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空白)组,B(桂枝)组,C(白芍)组,D(配比)组;其中D组包括D1(桂枝和白芍1∶0.5)组、D2(桂枝和白芍)1∶1组、D3(桂枝和白芍1∶2)组。A组、B组、C组、D1组、D2组、D3组每组各10只。实验条件为室温(25±1)℃,给药温度(35℃±2℃)。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给予等量等温度的生理盐水。各组试养一周后,各组分别给予大承气汤药液(以2g/Kg计算),于10分钟后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等温度生理盐水,于20分钟后灌胃炭末1ml,再20分钟观察各组大鼠肠道的炭末推进距离。(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桂枝、白芍不同配伍中芍药苷的含量。  结果:(1)在给药温度、室温相同的条件下,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减缓小肠炭末推进的作用(P<0.05);与B组相比,D1组作用显著(P<0.05),其他组有减缓作用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D1组作用显著(P<0.05);D组组间相比,D1组对小肠炭末推进的减缓作用较优(P<0.05)。(2)芍药苷含量:白芍组芍药苷含量为0.97mg/g;桂枝与白芍1∶0.5组芍药苷煎出量为1.22mg/g;桂枝与白芍1∶1组芍药苷煎出量为1.25mg/g;桂枝与白芍1∶2组芍药苷煎出量为1.07mg/g。  结论:(1)各给药组均有一定的减缓大鼠肠道炭末推进的作用;(2)桂枝和白芍1∶0.5组在减缓大鼠肠道炭末推进的作用效果最佳。(3)桂芍不同配比组芍药苷含量均明显高于单味白芍组。(4)桂枝有促进芍药苷煎出的作用。

《伤寒杂病论》;合理用药;发汗机理;止痛作用

河北医科大学

硕士

中医临床基础

靳红微;李春香

2015

中文

R222

49

2015-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