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772174

沈北新区农村土地流转及征收中失地农民安置研究

赵剑桥
东北农业大学
引用
土地作为重要的农业资源,土地利用是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在我国农业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以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发展需求下,实现农村土地高效、合理利用的途径之一是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征收。土地流转是在农村集体范围内,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而土地征收是以政府为实施主体,通过严格程序将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流转和征收都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两种途径,分析两种途径的共性,流转和征收实质上均产生大量失地农民,流转和征收都是“土地易土”行为,经营权、使用权或所有权转移,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也不是城市居民,失地农民劳动技能单一、文化素质较低,失去土地,失去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因此,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征收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是农村土地流转和征收顺利开展的必要举措。本文重点研究农村土地被流转及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本文首先运用ENVI4.5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波谱处理、解译和后期处理等一系列操作。研究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进行地物信息的提取,结合该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发现,结合研究区特点,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确定为:耕地(01)、园地(02)、林地(03)、草地(0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交通运输用地(1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其他土地(12)等土地利用类型。通过研究沈北新区2008、2010、2013年土地利用状况,重点对比三个时间点耕地的变化情况。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土地合法利用范围内,农村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特别是耕地发生变化,是土地流转和征收的结果。进而本文对流转和征收安置问题进行研究。  调研沈北新区安置情况,介绍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现状,对沈北新区现行失地农民主要安置方式,异地移民安置及货币+住房安置进行利弊分析,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分析失地农民安置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创新对策。通过借鉴国内外安置案例经验,宏观上提出完善对策,对策建议不仅仅针对沈北新区,而是国家层面的建议,对我国各地失地农民安置工作的开展均有借鉴意义。本文重点创新沈阳市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基于可持续生计,创新安置方式要克服单一货币补偿所存在的缺陷,切实地解决农民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发展与生存等系列问题,使广大的失地农民能够分享到土地流转和征收的成果。显然,只有综合模式才能符合以上目标要求,并非单一的模式。根据上述目标,创新社会保障,货币补偿,就业服务,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新方式是未来安置补偿的理想方式。  论文的选题立足农村土地流转和征收,现有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地流转的方式和土地流转的制度等,对土地征收的研究多集中在征地补偿标准和征地争议等,而将流转与征收相结合,研究流转和征收效果及失地农民安置涉及较少,论文以此为出发点,深入研究,研究失地农民安置,是土地流转最终结果的体现,是征地顺利进行的保障。本文研究为土地流转和土地征收工作在政策制定和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失地农民;安置管理;土地流转;土地征收

东北农业大学

硕士

农业资源利用

司静波;付立中

2015

中文

D632.3

59

2015-09-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