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727637

厌氧消化污泥堆存解毒铬污染土壤研究

刘振龙
青岛理工大学
引用
通过将厌氧消化污泥与铬污染土壤进行混合堆存的方式对土壤中的Cr(Ⅵ)进行转化,分析了处理过程中混合比、翻堆频率对Cr(Ⅵ)转化效果的影响及Cr(Ⅵ)转化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影响,并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对厌氧消化污泥还原铬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拟合动力学方程。另外,通过对样品混合反应前后土壤中铬的价态变化及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明确其毒性迁移,并对其植物毒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厌氧消化污泥与铬污染土壤在混合堆存,在混合比(湿重比)为1∶3、1∶2及1∶1的比例下,样品中六价铬浓度均呈现出初始阶段迅速降低,随着反应的进行,降低速率减缓的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厌氧消化污泥与铬污染土壤按照1∶2的混合比(湿重比)为最佳混合比例。  2.将厌氧消化污泥与铬污染土壤以1∶2的湿重比混合后,按照不翻堆、1天2次、1天1次及2天1次的频率进行翻堆,结果显示,不同的翻堆频率对六价铬处理效果影响较小,因此,实验研究范围内,不翻堆为最佳翻堆条件。  3.在厌氧消化污泥解毒污染土壤中六价铬过程中,在反应开始阶段,主要以有机质还原为主,且经过反应动力学拟合之后,符合为一级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微生物作用转化六价铬所占比例增加。  4.经过XPS分析,铬污染土壤中铬主要以六价铬为主,经过厌氧消化污泥解毒后大部分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厌氧消化污泥与铬污染土壤混合反应后,样品中的总铬及六价铬由水溶态、弱酸提取态向可氧化态及残渣态等稳定形态转化。  5.通过植物毒性实验,厌氧消化污泥解毒后的铬污染土壤对植物毒性降低,但对种子发芽率及根生长仍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铬污染;土壤污染;厌氧消化污泥;混合堆存;植物毒性;毒性迁移

青岛理工大学

硕士

环境科学与工程

汉红燕

2014

中文

X51;X503.23

67

2015-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