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690191

131I-CD133mAb联合顺铂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陈兴月
重庆医科大学
引用
实验目的:CD133人源化单链抗体特异性结合肝癌细胞内CD133+细胞,131I能发出β射线,通过131I-CD133mAb对肝癌内CD133+细胞行靶向治疗作用。  第一部分检测不同肝癌细胞内CD133的表达  实验方法:流式检测仪检测Huh-7细胞和HepG2细胞中CD133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细胞成瘤后瘤体内CD133的表达。在Huh-7细胞和HepG2细胞中,采取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133-细胞和CD133+细胞,并检测分选前后CD133的表达率。用无血清培养基悬浮培养普通Huh-7细胞,流式检测细胞中CD133表达。CD133-细胞和CD133+细胞成瘤实验。  实验结果:流式检测仪检测到Huh-7细胞中CD133的表达为79.53%,HepG2细胞中CD133表达为4.33%; Huh-7细胞中CD133的表达较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uh-7细胞内有大量棕黄色颗粒,HepG2细胞内可见部分棕黄色颗粒沉积。相比HepG2细胞,Huh-7细胞体内CD133表达较高,与体外研究结果相符。免疫磁珠分选前后CD133表达率:Huh-7细胞分选前后CD133+表达率分别为74.98%和99.28%;HepG2细胞分选前后CD133+表达率分别为3.73%和95.04%。流式检测仪检测  Huh-7悬浮培养细胞中CD133表达为96.39%。在CD133+细胞侵袭试验中,较少CD133+细胞能成瘤,而1×107个CD133-细胞不能成瘤。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在体内外Huh-7细胞中CD133表达较HepG2细胞高。CD133+细胞侵袭力强,增殖力强,恶性程度高,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部分1311-CD133mAb联合DDP对肝癌的治疗作用  实验方法:采用氯胺-T法制备131I-CD133mAb并鉴定其生物活性;实验设131I-CD133mAb与顺铂(cis-Dichlorodiamineplatinum,DDP)联用组、131I-CD133mAb组、DDP组及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中不同药物处理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每组药物的IC50值。人肝癌Huh-7细胞移植瘤模型成功构建,随机分为4组,每组实验裸鼠尾静脉给药,连续2周,隔天一次,称量体重,测肿瘤的长径、短径,2次/周。用药结束后颈椎脱臼法处死裸鼠,完整剥离肿瘤组织,比较肿瘤重量,体积、计算抑瘤率;肿瘤组织HE染色,观察肿瘤内部病理学改变。  实验结果:131I-CD133mAb抗体标记率为90.25%,放射线化学纯度为97.78%;MTT法检测131I-CD133mAb+DDP组的细胞抑制率及体内抑瘤率明显高于131I-CD133mAb组、DDP组和空白对照组。HE染色后见1311-CD133mAb+DDP组内有大片组织坏死,残余细胞量较少,而其余组可见少量细胞坏死,残存完整细胞较多。实验结果显示131I-CD133mAb能靶向结合CD133+细胞,利用131I释放的β射线对肿瘤干性细胞行靶向治疗。  实验结论:131I-CD1331mAb标记率较高,131I-CD133mAb+DDP在体内和体外均能有效地抑制高表达CD133抗原的肝癌细胞生长。

131I-CD133mAb;肝肿瘤;放射免疫疗法;顺铂;靶向治疗;生物活性

重庆医科大学

硕士

放射医学

李少林

2014

中文

R735.7;R73-36

43

2015-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