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689901

阿片类药物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电流的影响

李思思
重庆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瑞芬太尼、芬太尼作用下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诱导电流的变化(时间依赖性),以及加入纳洛酮、氯胺酮后NMDA诱导电流的变化,探讨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在急性阿片耐受中的功能变化。  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NMDA诱导电流。原代培养的E14SD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DH细胞)3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0):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对照组(C1组)。4 nmol/L瑞芬太尼(R组)、10μmol/L芬太尼(F组)灌流DH细胞60 min后洗脱。于给药后即刻(T0)、药物作用15 min(T1)、30 min(T2)、45 min(T3)、60 min(T4)、洗脱后15 min(T5)、30 min(T6)时记录NMDA诱导电流。另取26个DH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2组,n=6)、纳洛酮组(N组,n=10)和氯胺酮组(K组,n=10)。各组先用4nmol/L瑞芬太尼灌流DH细胞60 min后洗脱,100 nmol/L纳洛酮(N组)、100μmol/L氯胺酮(K组)灌流15min(Ta)、30 min(Tb)时记录NMDA诱导电流。  结果:与C1组比较,F组各时间点NMDA诱导电流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T0、T1时NMDA诱导电流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6时NMDA诱导电流峰值升高(P<0.01);与T0时比较,R组T3-T6时NMDA诱导电流峰值升高(P<0.01);与T5时比较,T2-T4时、T6时NMDA诱导电流峰值下降(P<0.01)。与C2组比较,K组和N组Ta、Tb时NMDA诱导电流峰值明显下降(P<0.01)。  结论  (1)瑞芬太尼可增强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功能,于洗脱后达峰效应,且时间依赖性。芬太尼在90min内则无此效应。  (2)纳洛酮、氯胺酮可降低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功能。

阿片类药物;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瑞芬太尼;纳洛酮;氯胺酮;耐受功能

重庆医科大学

硕士

麻醉学

罗玉琳

2014

中文

R614

39

2015-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