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681894

论中国电影声音创作的民族化与创新

汤瑞
山西大学
引用
本文分五个部分论述电影声音创作如何体现民族化,同时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与国外先进理念交融,呈现出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分析民族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标志和最终归宿,体现民族性是各种艺术的努力目标。电影艺术是表现民族化的重要形式,电影作品可以真实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创造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电影中的声音元素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是一种在情绪方面作用最强的艺术,声音创作可以为影片创造一种境界,并协助电影表现民族化;  第二部分分析中国电影所特有的民族风格与民族艺术语言,它融合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精神,彰显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决定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声音设计要体现民族化风格,本部分从探讨声音创作民族化风格形成对电影本文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入手,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和《霸王别姬》两部影片声音的三个方面(语言、音响和音乐)为例,对中国电影声音创作中具有民族化特征的部分予以分析,剖析其民族化风格的体现方式及对影片主题表达、风格形成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使我们更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满足本土观众的审美心理和精神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扬本民族文化精神;  第三部分通过对电影《末代皇帝》中电影音乐创作的分析,剖析中国电影声音创作民族化与国外电影声音创作理念的交融过程。影片基于中国历史背景及人物故事,加入西方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拍摄技法。影片音乐大气磅礴,优美豪放。运用中国民族乐器配器体现出中国音乐细腻、委婉的神韵,与带有史诗美感的西方交响乐融会贯通,完成了一次东西方文化碰撞后的完美交融;  第四部分通过对电影《集结号》全新声音创作手法的分析,体现中国电影在继承优秀民族传统声音创作手法的同时,广泛学习和吸收西方电影声音创作技法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尤其在声音创作风格和声音创作机制上,勇于向国际先进理念靠近,表现出中国电影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广泛吸纳外来艺术的先进意识,摆脱固守狭隘的危险,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这是中国文化开放性精神的积极体现;  第五部分分析中国电影声音创作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电影声音创作者的艺术和技术质量意识不断树立和强化,推动了中国电影声音质量的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语言时代背景及地域特色设置的不准确、音乐创作机制不完善、声音创作团队配置不够优化等问题。因此,如何积极改善这些问题,引导中国电影声音创作方向依然是中国电影声音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重担。中国电影声音创作的发展趋势是:在高科技手段和借鉴国外先进声音创作观念的基础上,声音创作越来越趋于国际化,音乐创作逐步多元化,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使用,声音创作者呈年轻化等。这种富有特色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才能积极地推动中国电影声音创作乃至中国电影整体发展。

中国电影;声音创作;民族化;地域特色

山西大学

硕士

广播电视艺术学

张宪平

2010

中文

J904

57

2015-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