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588168

常用农药对玉米螟赤眼蜂的风险性评价

徐华强
山东农业大学
引用
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作为卵寄生蜂已经成为国内外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重要害虫天敌。本研究中测定了不同类型常用农药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和蛹的毒性,筛选出对赤眼蜂低毒和高毒的农药,并与常用农药对丽蚜小蜂毒性进行差异比较;测定了代表性农药对赤眼蜂的持续致毒作用和对赤眼蜂的其他生命指标的影响,以期协调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关系,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保护天敌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类型农药对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杀虫剂毒死蜱、丁硫克百威、辛硫磷、噻虫嗪、呋虫胺和敌敌畏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安全系数<0.04,属极高风险性药剂;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安全系数<0.2,属高风险性药剂;氯虫苯甲酰胺为中等风险药剂;哒螨灵和吡蚜酮为低风险药剂。杀菌剂中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玉米螟赤眼蜂的LR50分别是1.30×10-4和2.35×10-4 mg.cm-2,安全性评价为高风险性药剂;丙环唑和戊唑醇为中等风险性药剂。除草剂中烟嘧磺隆、百草枯和2,4-D丁酯对玉米螟赤眼蜂为极高风险性药剂,莠去津为高风险性,二甲戊灵和乙草胺为中等风险药剂,甲基磺草酮为低风险药剂。  2.不同类型农药对玉米螟赤眼蜂蛹期毒性测定结果表明:在各供试药剂的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下,杀虫剂辛硫磷、毒死蜱和敌敌畏处理明显降低赤眼蜂蛹的出蜂率,其出蜂率分别是14.79%~19.34%,与对照出蜂率46.07%相比差异极显著;吡虫啉、呋虫胺、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和丁硫克百威对出蜂率也有显著不利影响;氯虫苯甲酰胺、哒螨灵和吡蚜酮对赤眼蜂蛹较安全。4种供试杀菌剂对赤眼蜂蛹的出蜂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除草剂烟嘧磺隆、莠去津、2,4-D丁酯和百草枯对玉米螟赤眼蜂蛹的出蜂率有显著影响,出蜂率分别是15.92%~32.66%,明显低于对照;而甲基磺草酮、二甲戊灵和乙草胺对玉米螟赤眼蜂蛹的出蜂率无不利影响,对赤眼蜂蛹较安全。  3.混配制剂对赤眼蜂的毒性测定结果表明:杀虫剂混配制剂中,阿维菌素·噻虫嗪、阿维·吡虫啉和阿维·虫螨腈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安全性评价均是极高风险性;阿维菌素·吡蚜酮则为高风险性药剂,阿维·哒螨灵对玉米螟赤眼蜂为低风险药剂。在供试6种杀菌剂混配制剂中,只有嘧菌酯·百菌清和嘧菌酯·己唑醇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是高风险性药剂;嘧菌酯·烯酰吗啉为中等风险性药剂,嘧菌酯·戊唑醇、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丙环唑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安全性评价为低风险药剂。混配制剂的毒性不仅与各单剂的毒性有关,还与其在混配制剂中的比例有关。  4.8种对赤眼蜂具有较高风险性药剂的持续致毒试验结果表明:在各供试药剂的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下,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对赤眼蜂的持续杀伤时间最长,在施药后第10天处理赤眼蜂成蜂,其死亡率仍达到64.15%和35.07%,与对照20.03%相比差异显著;丁硫克百威、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和嘧菌酯6种药剂处理后5-7天,对赤眼蜂成蜂的影响较小,成蜂的死亡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5.6种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中低风险的药剂对其寄生率和成蜂寿命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6种农药均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和寿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其中,二甲戊灵和乙草胺处理赤眼蜂成蜂后,其寄生率分别为29.98%和33.64%,明显低于对照57.46%;戊唑醇、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和甲基磺草酮处理后,其寄生率分别是37.32%,36.46%,42.97%和45.12%,也明显低于对照。甲基磺草酮和二甲戊灵对赤眼蜂的寿命无影响;吡蚜酮、戊唑醇、乙草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赤眼蜂成蜂的寿命分别是2.17d,1.89d,2.25d和2.17d,较对照成蜂寿命缩短,且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  6.酶活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5种农药中,大田推荐剂量的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和乙草胺处理玉米螟赤眼蜂成蜂后,其体内GSTs的活性较对照明显降低。大田推荐剂量的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和戊唑醇对赤眼蜂成蜂体内羧酸酯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与对照相比显著升高。大田推荐剂量的吡蚜酮和氯虫苯甲酰胺处理赤眼蜂成蜂后,赤眼蜂体内PO酶的活性较对照明显提高。酶活测定反映了农药对赤眼蜂的慢性毒性差异,可作为农药对赤眼蜂的安全性评价的参考依据。  7.药剂对玉米螟赤眼蜂与丽蚜小蜂的毒性比较表明:供试药剂中氯虫苯甲酰胺、2,4-D丁酯、吡虫啉、百草枯、苯醚甲环唑、毒死蜱、噻虫嗪和乙草胺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毒性高于对丽蚜小蜂的毒性;而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呋虫胺、吡蚜酮、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二甲戊灵和哒螨灵对丽蚜小蜂的毒性高于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毒性。因此,不同药剂在两种寄生蜂之间存在不同的选择性。

赤眼蜂;农药防治;风险性评价;致毒作用

山东农业大学

硕士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薛明

2014

中文

S482.292

56

2014-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