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不同情境中求助者求助方式与旁观者态度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

邹莉
西南大学
引用
乐于助人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然而,在当前各类新闻媒体报道中,我们却屡屡看到见死不救的现象,它是大众道德冷漠的典型写照亦或是个体责任背后无能为力的无奈之举,在对这些现象的阐发讨论中,在这些现象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包括了个人和社会这两个方面,并且其中有不少原因是我们难以克服的,但是事实是如果我们克服了的话,会对个体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巨大的积极意义,如若不然,就会阻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序进行,更有甚者会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正确认识目前社会中的这种现象,分析造成此现状的各方面原因,并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助人行为是以情境为依托,发生在情境中,而助人者、求助者和情境是这个情境中缺一不可的要素。本文从情境性质、旁观者态度以及求助者的求助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初中生助人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并且把性别和社会智力作为背景变量,试图考察他们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作者期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对初中生助人行为的现状及原因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希望能够在以后的研究中提出进一步的建议,使其对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发展处于关键期的青少年产生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进而使他们能够学会彼此关怀、团结互助,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最终达到身心和谐统一,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成为道德的强者,心里健康的强者。  本研究通过对求助者求助方式、有无旁观者及其态度以及情境性质的控制而设置真实情景,在情境中观察被试的行为,以期完成实验目的。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  (1)在一般情境下,没有旁观者的时候,在求助者采用口头求助的方式时,更多的被试会有助人倾向。  (2)求助者用口头方式求助时,积极情境中,有助人行为的被试人数显著的多于在消极旁观中有助人行为的人数。  (3)在一般情境中的被试助人人数与在紧急情境中的助人人数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的水平,在一般情景中有助人行为的人数高于在紧急情境中有助人行为的人数。  (4)在求助者用口头方式求助时,在有旁观者和没有旁观者这两种情境中有助人行为的被试人数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5)社会智力高的被试在积极情境中的有助人行为的人数显著的多于在消极情境下的人数,社会智力低的被试在消极旁观情境中有助人行为的人数显著的多于在积极旁观情境中有助人行为的人数。  

初中生;求助方式;旁观者态度;助人行为;道德冷漠

西南大学

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阳泽

2014

中文

G631;G417

49

2014-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