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571119

鲜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

高建国
内蒙古大学
引用
府州折氏是鲜卑折倔氏族裔,折倔氏在鲜卑全盛时期的史料中记载极少。约在八世纪时,折倔氏世居云中的一支西过黄河,迁居麟府地区,并与当地的其它各族融合,逐渐党项化。历经折宗本、折嗣伦、折从阮父子三代的努力经营,折氏以府州为据点,在唐末、五代的政治舞台上强势崛起,成为麟府党项各部畏服的一地豪杰,族姓位列党项五大姓氏之中。北宋建国,因循五代任用酋豪御边的策略,允许折氏世袭府州。历北宋一朝,折氏共传6代、12位知州。  府州地处宋、辽、西夏三国边境,政治地理形势复杂;境内居民以党项部族为主,折氏统帅的蕃部子弟兵,具有极强的战斗性,在北宋消灭北汉、防御契丹、征讨西夏一百多年的战争中,折氏发挥了侧翼牵制、配合作战的积极作用,并且使河外的麟府地区终为宋朝所有;金军南下兵围太原、开封之际,折氏兵出河东、进入宋军抗金的主战场。北宋灭亡,府州折氏失去中原王朝的支持,又遭到西夏军强势攻击,最终衰落。历唐末、五代、北宋三个时期,这支鲜卑族裔,在政治上崛起、兴盛、衰亡,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折氏由鲜卑而党项、由党项而汉化,整个家族的文化和婚姻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在历史上也涌现出一大批折氏家族杰出人物,他们北抗契丹,西御党项,世代忠于中原王朝,积极地维护了麟府边疆的稳定,使其成为河东路的安全屏障。  由于史料匮缺,民族史学界对鲜卑折氏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2012年,府谷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新近收藏《折惟正墓志铭》、《折克柔墓志铭》、《慕容夫人墓志铭》、《折克俭墓志铭》、《折克禧墓志铭》、《折克臣墓志铭》志石6方、《折惟信墓志铭》残志1方。折氏家族成员墓志的发现,为这支鲜卑族裔家族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此外,本文又搜罗了折氏家族成员以及相关墓志资料总计有30篇之多。在对墓志资料进行文献学解读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史料,分上、下两篇展开论述。上篇以研究性内容为主,分以下八个章节;  序言,介绍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史料情况。  第一章,系统梳理府州折氏族源的研究情况,并公布新出土墓志铭中关于其族源的记录,肯定府州折氏族源鲜卑折掘氏的观点,并进一步讨论了折倔氏改姓折氏和崛起府州的时间,前者或在贞观时期,后者约在公元8世纪。  第二章,主要探讨北宋因何给予折氏特殊的世袭政策,其中包括折氏在唐末五代的崛起、折氏与北汉的关系、折德扆和折御勋入朝的政治意义、折御卿在北宋灭北汉、讨继迁、防契丹一系列战役中所表现出的军事才干等几个方面。主要研究的目的,在于将北宋对折氏特殊政治待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具体化、细致化。  第三章,探讨麟府路军马司与府州知州的关系。围绕宋初在麟府丰三州的军事部署、麟府路军马司的设立、管勾麟府路军马司将领索引、府州知州的任命以及与军马司将领的关系四个问题展开,以翔实的史料说明北宋通过麟府路军马司对府州折氏进行了严密的防范,进而扭转学界对府州折氏在北宋为一高度独立的地方势力的认识。  第四章,探讨折氏与辽、西夏和金的关系。作为北宋的一个边境军州,府州折氏从来没有对宋朝有贰心,所以对辽和西夏的关系,主要以战争为主,以招纳蕃族人口为主,不可能与之私自发生政治关系。在宋与辽和西夏的战斗中,折氏发挥侧翼牵制的配合作用。北宋末,金军南下中原,府州折氏兵出太原,成为抗金力量的主力之一。折氏最后力尽降金,在丧失中原王朝积极支持后,折氏的政治势力在历史上烟消云散。  第五章,主要从家族史的角度,探讨折氏武风、文风、姻亲关系,从而揭示这支鲜卑族裔汉化的缓慢历程。  第六章,以文献检索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办法,考察了府州境内的蕃族和军事堡寨。综合显示:府州境内居住和生活着近30个蕃族,设置有近20个堡寨。作为府州党项各部大首领,折氏以堡寨为中心,招徕和聚集人口,又通过军功赏赐、马匹交易和蕃族法等措施行使权力。  第七章,主要关心了几个极具历史趣味的问题,如“折”字的读音、历史上折太君的人物原型、折氏的形象、是蕃官还是汉官等。  下篇汇集了笔者搜罗到的30篇金石史料,同时作了详细的注释。结束语部分总结全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本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问题。附录部分以《折氏家族成员传略》为题,以墓志史料和传统史料结合的方式,以人物为轴,对史料进行细致解读,为读者树立一个庞大的府州折氏家族群体形象。

墓志资料;鲜卑族裔家族;府州折氏;北宋时期

内蒙古大学

博士

中国少数民族史

齐木德道尔吉

2014

中文

C951;K820.9;K244

232

2014-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