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寒地黑土氟磺胺草醚残留动态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

黄亚楠
黑龙江大学
引用
氟磺胺草醚(fomesafen),属于二苯醚类除草剂的一种,对大豆、花生田的苗后除草有着高度选择性。黑龙江省又为大豆大面积种植的地区,氟磺胺草醚作为一种农间常用除草剂也被大范围的使用。如果使用的剂量过大,或者操作不当,都很可能对植物及后茬作物,甚至土壤质量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本课题中,选择黑龙江省黑土农田作为试验田,对连作两年大豆田按标准推荐浓度喷洒氟磺胺草醚,并采集土壤,采用传统微生物试验方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评价了氟磺胺草醚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相关酶类的影响,旨在为合理评价氟磺胺草醚的田间使用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用HPLC测定了两年期间施用氟磺胺草醚在大豆田中的残留动态及残留半衰期。其中在2012年,氟磺胺草醚在田间的残留半衰期为58.2d,2013年氟磺胺草醚在田间的残留半衰期为30.8d。  (2)测定了在大豆田中两年期间施用氟磺胺草醚对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的影响。均表现为高残留抑制,低残留刺激的变化趋势,说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改变与酶活性的变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3)通过用GC-MS测定了被施氟磺胺草醚两年中土壤中总PLFA的含量、真菌/细菌、GN/GP、压力指数这四种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两年期间对土壤中真菌/细菌、压力指数这两个指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总PLFA的含量、GN/GP影响显著,从而得出由于氟磺胺草醚的施入改变了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了土壤微生态的稳定性。

氟磺胺草醚;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

黑龙江大学

硕士

微生物学

杨峰山

2014

中文

S154.3;S481.8

75

2014-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