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553257

张大复笔记文研究

张振红
闽南师范大学
引用
本文以张大复笔记文为研究对象,共有以下六部分内容。  引言,主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缘起,当前学术界关于张大复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目的及研究意义。  第一章,概述张大复的家世、生平,及其主要的文学主张。  第二章,《闻雁斋笔谈》与《梅花草堂笔谈》文献研究。首先,六卷本的《闻雁斋笔谈》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十四卷本的《梅花草堂笔谈》初刻时间为明崇祯三年(1630),但因兵燹之灾,《笔谈》部分刊板散失,后世流传版本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修补本。其次,《四库全书总目》所言《二谈》并非《闻雁斋笔谈》,而是指张大复所重复著述的部分作品。  第三章,《闻雁斋笔谈》与《梅花草堂笔谈》的内容构成。按照题材划分,主要有史料笔记小品,记事写人小品、茶话记录、风俗节令、奇闻轶事、格言警句等几大类。张大复的笔记小品创作取材于传统笔记与晚明时期小品文的题材库,而又有所拓展,实现了笔记与小品的完美结合。  第四章,张大复笔记文的艺术特色。其一,张大复的笔记文创作多从性灵而发,表达真性情,注重纪实写真;其记事写人惟妙惟肖,生动逼真;语言雅俗相融,谐谑风趣。其二,张大复两部《笔谈》与苏轼《志林》在体例编排,内容构成,行文特色方面有很大相似性。其三,张大复笔记文与日本松尾芭蕉的俳文在艺术风格上有共通之处,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风物,体现出纤细、闲寂的审美追求。  结论部分概括本论文的研究得失,并对本论题进行总结与展望。

明朝时期;张大复;笔记文;创作风格;内容构成;行文特色

闽南师范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张则桐

2014

中文

I206.2;I207.6

84

2014-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