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543303

大叶糙苏保肝抗凝和补骨脂抗凝作用研究

顾海鹏
河南大学
引用
本论文共有四章组成。第一章对大叶糙苏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第二章讲述大叶糙苏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CC1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第三章对大叶糙苏和补骨脂对血液凝固作用进行研究。第四章综述黄酮类化合物抗凝抗栓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大叶糙苏脂溶性成分研究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大叶糙苏石油醚(PE)部位的脂溶性成分,从大叶糙苏石油醚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80.45%。大叶糙苏脂溶性成分主要为醇类(33.37%)和酯类(25.02%),其中主要含有γ-谷甾醇(17.16%)、豆甾醇(3.49%)和菜油甾醇(4.73%)等。  第二章大叶糙苏保肝作用研究  1.采用清除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自由基(ABTS)、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测定法(FRAP)和清除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3种方法对大叶糙苏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叶糙苏正丁醇(BU)部位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IC50=18.96μg/mL)大于乙酸乙酯(EA)部位(IC50=36.73μg/mL);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IC50=25.15μg/mL)略弱于阳性对照BHT(IC50=18.71μg/mL);还原Fe3+能力(RACT50=2775.6±144.18μmol/g)强于阳性对照PG(RACT50=1581.68±97.41μmol/g),结果表明大叶糙苏正丁醇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好,3个部位均有一定的清除ABTS自由基和还原FRAP的能力,高极性部位活性好。  2.利用腹腔注射CC14建立诱导性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测量小鼠血清GOT、GPT活力和肝脏匀浆液SOD活力以及MDA含量变化,评价大叶糙苏正丁醇(BU)部位、乙酸乙酯(EA)部位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体内研究发现,正丁醇(BU)低剂量组可明显降低MDA水平;升高SOD活力,其效果比乙酸乙酯部位更显著;明显降低GOT和GPT水平,效果比乙酸乙酯部位(EA)显著。结果表明大叶糙苏正丁醇(BU)部位体外抗氧化能力与其提高体内SOD活力,降低体内MDA、GPT、GOT水平有较紧密的相关性,即大叶糙苏正丁醇(BU)部位体外抗氧化能力与体内抗CC14致小鼠肝损伤活性存在相关性。  第三章大叶糙苏和补骨脂对凝血作用研究  1.采用体外血浆复钙时间法,以维生素K1作为促凝血和灯盏花素作为抗凝阳性对照,检测大叶糙苏和补骨脂提取物和补骨脂中得到的8个化合物对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叶糙苏乙酸乙酯部位、大叶糙苏和补骨脂正丁醇部位抗凝活性最强(P<0.001);补骨脂中,补骨脂甲素、大豆苷、大豆苷元具有较好的止血促凝活性(P<0.001);异补骨脂素和补骨脂定则表现出较好的抗凝活性(P<0.001)。  2.通过建立纤溶途径抑制模型,采用纤维蛋白原-琼脂糖平板法对大叶糙苏和补骨脂提取物以及补骨脂8个化合物的体外尿激酶激活的纤溶途径抑制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大叶糙苏正丁醇部位活性最强(IC50=1.5962mg/mL),乙酸乙酯部位次之(IC50=3.0506mg/mL)。补骨脂乙酸乙酯部位的抑制效果最强(IC50=2.687mg/mL),其次是正丁醇部位(IC50=2.7675mg/mL),石油醚部位的抑制效果最弱(IC50=4.6051mg/mL)。以上各个部位的抑制活性均强于阳性对照复方丹参片(IC50=6.3562mg/mL)。补骨脂的8个化合物都表现出较弱的对尿激酶激活的纤溶途径的活性影响,其中具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按照抑制率顺序为:补骨脂甲素(50.44%)>补骨脂定(49.83%)>大豆苷(20.25%)>大豆苷元(16.36%)>异补骨脂素(3.62%)。此外,化合物8-甲氧基补骨脂素(-15.65%)和补骨脂素(-2.09%)表现出了对尿激酶激活的纤溶途径促进作用。  第四章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抗凝抗栓研究进展  从影响组织因子(tissuefactory,TF)、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介绍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抗凝抗栓作用的研究机制及进展。

大叶糙苏;脂溶性成分;保肝抗凝作用;补骨脂抗凝作用;血液凝固

河南大学

硕士

药理学

康文艺

2014

中文

R973.2

62

2014-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