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526568

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

魏芳
上海师范大学
引用
儿童社会性及认知发展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经久不衰的的研究领域。亲社会行为作为社会性的重要方面,心理理论作为认知的重要方面,对于儿童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对正常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心理理论有了一些研究,但是对智力落后儿童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尤其是在两者关系的探讨上,因此智力落后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有待揭示。  本研究以83名7-15岁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测查其亲社会行为及心理理论的发展状况,旨在进一步考察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1)从总体上看,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四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中,助人行为发展水平最高,分享行为和合作行为次之,安慰行为发展水平最低。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  (2)母亲评价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略高于教师评价的亲社会行为,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且两者都与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在实验中表现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显著正相关。  (3)从总体上看,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10-12岁是心理理论水平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  (4)实验观测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呈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可以显著预测其实验观测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5)教师评价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呈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也可以显著预测其教师评价的亲社会行为水平。  (6)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四种典型的亲社会行为,与心理理论呈现出中等程度的显著正相关,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可以显著预测其助人行为、分享行为、合作行为和安慰行为水平。

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亲社会行为;心理理论;教师评价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孙圣涛

2014

中文

B844.1;B842.6

57

2014-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