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LASIK手术中掀瓣对虹膜定位效果影响的研究

陈亢
中国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  比较LASIK手术中掀瓣前后进行虹膜定位的差异,探讨术中掀瓣对虹膜定位效果的影响。  方法:  LASIK手术中对近视患者65例(130只眼)进行掀瓣前后虹膜定位,记录掀瓣前后虹膜定位成功率、眼球旋转方向、眼球旋转角度、瞳孔大小及瞳孔中心移位并进行比较。  结果:  掀瓣前130只眼中有116只眼定位成功,成功率为89.2%,掀瓣后130只眼中有107只眼定位成功,成功率为82.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52,P>0.05)。掀瓣前成功定位的116只眼中有105只眼一次定位成功,占90.5%,9只眼需二次定位,占7.8%,2只眼需三次定位,占1.7%。掀瓣后成功定位的107只眼中有74只眼一次定位成功,占69.2%,19只眼需二次定位,占17.7%,14只眼需三次定位,占13.1%。掀瓣前与掀瓣后一次定位成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32,P<0.05),需二次定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8,P<0.05),需三次定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85,P<0.05)。掀瓣前眼球外旋占50.9%,内旋占49.1%,掀瓣后眼球外旋占68.2%,内旋占31.8%。掀瓣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6,P<0.05)。掀瓣前眼球平均旋转度数为(0.266±3.052)°,范围-6.9°~7.4°,掀瓣后眼球平均旋转度数为(0.303±3.345)°范围-7.7°~7.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7,P>0.05),仅考虑旋转度数的绝对值,掀瓣前眼球平均旋转度数为(2.395±1.898)°范围0.1°~7.4°,掀瓣后眼球平均旋转度数为(2.660±2.035)°范围0°~7.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4,P>0.05)。掀瓣前平均瞳孔大小为(2.975±0.437) mm范围2.2~3.8mm,掀瓣后平均瞳孔大小为(2.734±0.378) mm范围1.8~3.7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66,P<0.05)。掀瓣前x轴发生移动平均值为(-0.027±0.214) mm,范围-0.49~0.49mm,掀瓣后x轴发生移动平均值为(-0.033±0.252) mm,范围-0.5~0.48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8,P<0.05),掀瓣前y轴发生移动平均值为(0.101±0.222) mm范围-0.5~0.49mm,掀瓣后y轴发生移动平均值为(-0.007±0.216) mm范围-0.46~0.49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4,P<0.05)。  结论:  掀瓣前虹膜定位成功率高于掀瓣后。掀瓣对眼球旋转方向有影响,眼球以外旋为主。掀瓣对瞳孔直径大小及瞳孔中心移位有影响,瞳孔直径变小,瞳孔中心移位以上方居多。掀瓣前虹膜定位不能完全代替掀瓣后定位,术中应以掀瓣后进行虹膜定位为标准进行准分子激光治疗。

眼科学;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虹膜定位;疗效评价

中国医科大学

硕士

临床医学;眼科学

刘汉强

2013

中文

R779.63

32

2014-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