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不同部位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的对比研究

李涛
中国医科大学
引用
前言:  胃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预后不仅取决于合理,恰当的治疗,其生物学行为和淋巴结转移对预后亦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胃上部癌有明显独特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特征,在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和预后等方面与胃中下部癌不尽相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980~2005年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实施手术的胃癌病例,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预后相关因素,进一步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线索。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的异同,进一步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线索。  方法:  选取1980年1月-200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行R0手术治疗的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患者,按肿瘤部位进行分类,分别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在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大体类型、pT分期方面不同部位胃癌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部位胃癌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不同;淋巴结转移与病灶大小、大体类型、pT分期以及是否有淋巴管癌栓有关(P<0.05),不同胃癌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生存分析显示,上部癌的总体预后最差,与中、下部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及P=0.000);分析不同部位胃癌预后影响因素:提示肿瘤pN分期、pT分期为胃上部癌独立预后影响因素;肿瘤pN分期、pT分期,病灶大小为胃中、下部癌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结论:  胃上、中、下部癌临床病理特征显著不同;胃周淋巴结转移分布差异明显;不同胃癌部位的淋巴结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与胃中、下部癌相比,上部癌生物学行为特征不良,预后较差。

胃癌;病理机制;淋巴结转移规律;预后因素

中国医科大学

硕士

临床医学;肿瘤学

徐惠绵

2013

中文

R735.2;R730.2

33

2014-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