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的内、外引流疗效比较

阎浩
中国医科大学
引用
前言:  高位恶性胆道梗阻是指恶性肿瘤引起肝门部及其附近胆道的受压或闭塞,导致临床出现明显的阻塞性黄疸,皮肤瘙痒等淤胆表现。常见的恶性肿瘤来源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胆道梗阻可引起肝功能及其他脏器损害。肿瘤出现阻塞性黄疸往往提示病期较晚,无手术根治机会或手术禁忌。姑息性治疗往往成为最佳的选择[1]。姑息性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胆道梗阻所引起的黄疽、皮肤搔痒、胆管炎等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姑息性治疗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胆肠吻合术、内镜下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及支架置入(percutaneoustranshepatic biliary stent,PTBS)。针对高位恶性胆道梗阻,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较外科姑息性内引流手术和内镜逆行性胆道引流术(endoscopic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包括内涵管置入术或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有明显的优势。经皮经肝途径胆管引流式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外引流、内外引流及内引流三种方式,其中导管外引流或金属支架内引流两种方式常用于高位恶性胆道梗阻,但是两种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优劣各种文献报道不一,需要临床资料进行验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病房91例恶性高位胆道梗阻的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将导管外引流或金属支架内引流两种不同引流方式近期及中远期疗效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术后的疗效影响,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1例恶性高位胆道梗阻的患者术后胆红素下降及中远期疗效。按照胆道引流方式分为导管外引流组(47例)和支架内引流组(44例),将两组术前和术后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进行比较,评价其减黄效果,将两组术后胆红素下降值进行t检验,对比两组的疗效。将不同时间段的生存期作比较评价外引流和内引流的近期和中远期疗效。  结果:  导管外引流组与支架内引流组在术前和术后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比较发现两组都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说明两组都能起到减黄的效果,两组术后总胆红素的下降值没有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的下降值有差异(p<0.05)。对全部病例随访1-30个月,外引流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内引流组8个月。  结论:  导管外引流与金属支架内引流均为高位恶性胆道梗阻姑息性引流治疗的安全、有效手段。  两者相比较金属支架内引流的近期减黄效果、中位生存期及12个月内的生存率均优于导管外引流。

高位恶性胆道梗阻;导管外引流法;金属支架内引流法;疗效评价

中国医科大学

硕士

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冯博

2013

中文

R657.405

33

2014-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