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微通道蒸发器的优化设计及流量分配特性研究

刘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引用
微通道蒸发器以其造价低、重量轻、结构紧凑、换热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在民用和军用制冷领域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通道蒸发器的特点是制冷剂同时流入平行排列的多根扁管,也叫平行流蒸发器,涉及到各扁管内的流量分配均匀性问题。目前微通道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流量分配研究需要深入,蒸发器的内部结构设计还需进一步优化。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对微通道蒸发器进行了流动、换热性能的研究和结构优化设计工作。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基于连续介质假设,研究了微通道的换热机理,对已有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修正,证明了微通道内的换热规律与常规通道内是一致的。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24通道两流程的微通道蒸发器内的流量分配问题,对分流板进行了结构优化,提出了12孔分流板的结构,找出了分流板的最佳开孔面积。对27通道两流程的微通道蒸发器的分流板进行了结构优化,提出了新的分流板结构,找出了最佳开孔面积。  针对24通道两流程的微通道蒸发器,建立了分流板的流量分配试验系统,以水为工质,研究了不同结构的分流板的流量分配均匀性。结果表明:12孔分流板的流量分配均匀性和稳定性均是最好的,流量分配的均匀性随着雷诺数增大而略有提高。  采用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入口分流板的结构对蒸发器的流动和换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流板的开孔数量和位置对蒸发器的流动和换热性能影响很大。分流板上的总开孔面积一定时,开孔数量和位置的变化对蒸发器的内部阻力系数没有明显影响。证明了蒸发器采用12孔分流板时流动和换热性能优于其它分流板结构。  对24通道的微通道蒸发器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并以R134a为工质,进行性能对比试验,以期通过改变制冷剂的流向和流动阻力来提高蒸发器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制冷剂的流量分配均匀性不降低的前提下,增大流通面积可以减小蒸发器内的流动阻力,提高制冷能力。  以水为工质,保持分流板的结构不变,试验研究了12孔分流板在不同开孔面积时的流量分配特性,得出如下结论:分流板的开孔面积存在一个最佳值,为150.7mm2,此时的流量分配稳定性最好,几乎不受入口雷诺数变化的影响,安装12孔分流板后的流量分配均匀度比无分流板时提高一倍以上。  试验研究了分流板的开孔面积变化对微通道蒸发器性能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开孔面积的增加,蒸发器的内部阻力系数减小,但制冷量是先增加后减少。当分流板的开孔面积为150.7mm2时,蒸发器的内部流动阻力系数和流量分配均匀性达到最佳匹配,制冷量最大。

微通道蒸发器;优化设计;数值模拟;流量分配;换热性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

人机与环境工程

朱春玲

2013

中文

TK172

124

2014-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