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435334

大鼠颞骨内段面神经缺血损伤模型的建立

殷杰
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
引用
目的:建立大鼠颞骨内段面神经缺血损伤模型,来探究面神经的功能与其血运障碍的交互关系。并根据鼠术后行为学和面神经神经元存活数目以及轴突的变化情况来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及稳定性,以期望为后续的颞骨内段面神经缺血引起、的面瘫研究提供模型基础和参考。  方法:1、动物模型分组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手术组(30只)。手术组大鼠左侧均行岩动脉电灼横断术。其中20只手术组大鼠用于观察行为学变化(不取材),另外10只均分为7天、14天两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5只,分别于两个时间点取材。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7天取材。取材后行Nissl染色观察面神经核团位置、形态和存活数目以及用电镜观察面神经轴突及髓鞘的变化。2、手术操作方法:麻醉后脱毛,沿耳廓外上缘行弧形切口,切口长度约3cm。在鼓骨上嵴前方钝性分离筋膜组织及颞肌,暴露鼓骨上嵴和颞嵴,直至观察到颞浅静脉。暴露颞浅静脉后方的鼓室前外侧壁,以鼓室前外侧壁与鼓骨上嵴中外1/3点为标志,磨除骨壁打开上鼓室,去除听小骨。磨除鼓室部分前外侧壁,以鼓膜张肌为标志,打磨其上方的面神经管,面神经管内有面神经及岩动脉走行,暴露岩动脉。继续向前分离暴露岩动脉直至无面神经伴行,双极电凝横断。  结果:1、术中出血量少,术野干净,目标动脉岩动脉离断准确,且未伤及面神经。术后大鼠全部存活,无一例死亡,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伤口渗血化脓等症状。2、行为学变化:假手术组大鼠在术后2天瞬目反射和触须运动均恢复正常与术前行为学观察相比没有差别。手术组中大鼠的瞬目反射和触须动度有一定程度的丧失,随着时间的进展,它们会有所好转。在术后60天时,一半实验大鼠得到了完全的恢复。说明大鼠面神经的功能有一定恢复。3、面神经核Nissl染色:手术侧部分面神经元神经细胞肿胀、体积增大,核仁偏移,细胞核固缩,胞浆溶解,出现空泡状结构;假手术侧面神经元形态呈圆形或锥体形,胞浆丰富,核仁居中,核仁明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存活面神经元数目没有统计学差别;手术组的存活面神经元数目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面神经轴突电镜观察: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面神经轴突未出现空泡化,髓鞘也没有被破坏,两组之间面神经损伤程度的构成比没有统计学差别;手术组的轴突空泡化及髓鞘破坏所占的比例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增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此动物模型定位准确,在横断面神经颞骨内段供应血管岩动脉的基础上保证面神经结构的完整,术后对比手术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面神经元数目缺失及轴突变化明显,而术后大鼠伤情稳定,模型可重复性强。研究颅骨内段面神经缺血可采用此模型。

面神经损伤;岩动脉;动物模型

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

硕士

外科学(神外)

李爱民

2013

中文

R651.3

49

2014-0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