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434349

山东省彭庄煤田二叠系上部石盒子组孢粉特征研究

徐凤琳
山东科技大学
引用
山东省彭庄煤田二叠系上部石盒子组孢粉组合及其特征研究程度较低,缺乏系统和综合性的研究成果;淄博石盒子组露头地区也尚未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古生物地层工作,研究程度较低,资料少而零散,在孢粉组合及其特征的研究方面仍然是一个空白区。本论文以彭庄煤田钻井(西补15、东补2)岩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淄博露头区作为辅助研究区。本论文综合采用野外露头、钻井岩芯为研究对象,运用露头、地下地质研究相结合,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气候地层学等方式开展研究,从而建立本组的孢粉组合,并在纵向上与二叠系太原组上部及山西组的孢粉含量和类型进行对比,进而探讨石盒子组古植物与古坏境的关系。  本文首先针对研究区属于覆盖区与露头区进行地层对比研究较为复杂的局面,将研究区前人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结合野外地质工作,对石盒子组孢粉面貌进行梳理,为确定其孢粉组合打下基础。  其次对彭庄、淄博地区二叠纪孢粉化石进行了采样,共采集孢粉分析样品104块,17块样品属于二叠系上部石盒子组,其中11块样品含有较丰富的孢粉化石。经分析鉴定和统计,共发现46属62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孢粉化石的纵向分布规律及其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三个孢粉组合:Ⅰ.Apiculatisporites-Gulisporites-Macrotorispora(黑山段);Ⅱ.Patellisporites-Sinulatisporites-Florinites(万山段、奎山段);Ⅲ.Anapiculatisporites-Cordaitina(孝妇河段),并根据孢粉组合中主要属种的百分含量绘制了孢粉百分含量变化图谱,组合Ⅰ中蕨类孢子占主要地位,平均含量约为85.5%,其中单缝孢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含量约为6.4%,裸子植物花粉仅含14.5%;组合Ⅱ中蕨类孢子含量仍很高,平均含量约为76.4%,单缝孢平均含量约为6.5%,花粉类平均含量约为23.6%;组合Ⅲ中蕨类孢子平均含量约为65.9%,单缝孢含量有所上升,约占11.0%,裸子植物花粉平均含量上升为34.1%。  然后,在横向上,将本论文建立的孢粉组合与山东各地区(济宁、莱芜、滕县、聊城阿城镇、唐口)及华北其他典型地区的石盒子组孢粉组合进行比较,各区的孢粉特征与本文的研究极为相似;在纵向上,将本区石盒子组孢粉组合的主要特征与二叠系其他组进行对比,自下而上,从太原组上部到山西组再到石盒子组,蕨类孢子的含量逐渐降低,裸子植物花粉含量逐渐上升,且花粉的类型趋于多样化,单气囊花粉逐渐减少,双气囊花粉逐渐丰富。  最后,根据孢粉特征恢复了相应地质时期的古气候,分析表明石盒子组孢粉组合仍属于华夏植物群面貌,不同的是裸子植物越来越繁盛,且种类越来越丰富,表明气候较下部地层趋于干旱。同时依据二叠纪各阶段植物群的组成、形态和总体面貌的变化大致分析了二叠系各段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状况及其演变历程:即太原组上部沉积时期为温暖潮湿气候;山西组、石盒子组黑山段沉积时期为温暖半潮湿气候;石盒子组万山段、奎山段、孝妇河段为干旱气候。

二叠系;石盒子组;孢粉特征;古气候;山东省

山东科技大学

硕士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李守军

2013

中文

Q914.81

68

2014-0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