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427720

PDT及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治疗病理性近视CNV的临床疗效观察

彭灵
南昌大学
引用
目的:  观察PDT及Lucentis应用于病理性近视性CNV的临床疗效。  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入组40例40眼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患者,随机分为Lucemis玻璃体腔注射组和PDT治疗组,接受6个月的治疗,每月复查一次,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眼底、眼前节以及中央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变化。其中lucemis治疗组:Lucentis0.5mg玻璃体腔注射;PDT组:按PDT治疗CNV(TAP)研究组和维替泊芬PDT治疗(VIP)研究组的方法进行,对于CNV复发或小部分闭合者给予再次PDT或者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  结果:  1、最佳矫正视力(BCVA)  两组病人的最佳矫正视力Lucetis治疗组从治疗后第二个月均优于PDT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ucentis治疗组,治疗后末次随访时,矫正视力:数指/10 cm~1.0,平均IogMAR视力为0.56±0.03,与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5 P<0.01)其中,视力提高4行以上者8只眼,占40%;提高2~4行者6只眼,占30%;视力稳定或波动在1行以内者6只眼,占30%;无视力下降者。  PDT治疗组治疗,末次随访时,矫正视力:数指/10 cm~0.8,平均IogMAR视力为0.79±0.12,与治疗前平均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35P<0.05)。其中,视力提高4行以上者4只眼,占20%;提高2~4行者6只眼,占30%;视力稳定或波动在1行以内者8只眼,占40%;视力下降2眼,占10%。  2、OCT示CMT变化情况(μm)  治疗后1月和2月PDT治疗组的平均CMT优于Lucemis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3月的平均CMT,Lucemis治疗组与PDT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的平均CMT, PDT治疗组的平均CMT优于Lucentis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ucentis治疗组和PDT治疗组从治疗1月起至6月平均CMT均比治疗前(基线)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FFA检查  治疗前后黄斑区荧光渗漏发生例数两组比较,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组明显优于PDT治疗组,两分别降低100%和80%  4、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光敏剂渗漏;治疗后患者依从性好,遵照医嘱避光48h,没有出现皮肤光毒性反应。未发生与玻璃体腔内注药相关的并发症,如白内障,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色素上皮撕裂、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两个组的患者在整个随访期间,未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不良事件。  结论  1、Lucentis(0.5mg)治疗及PDT治疗均能不同程度控制PM性CNV的病情发展,Lucentis治疗组优于PDT治疗组  2、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可做为PM性CNV的首选治疗  3、Lucentis玻璃体腔注药及PDT治疗PM性CNV整体安全性可靠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光动力治疗;临床疗效

南昌大学

硕士

眼科学

游志鹏

2013

中文

R778.110.5

51

2014-0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