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406781

桂西北不同经济林退耕模式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牛辉
广西大学
引用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的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之一,自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出台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都给予了积极性响应,并配合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配套扶持。广西第一期退耕还林工作已完成,对广西第一期退耕还林所取得成效进行总结与评价,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这也是各级政府退耕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部门所研究的对象及所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以广西西北地区的凤山县和东兰县核桃、八角和板栗三种经济林退耕模式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退耕后的林地植被组成特征、林地土壤肥力、林下植被生物量、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以及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经过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表明,三种经济林退耕模式的林地植被均得到很好的恢复,植被覆盖度明显比退耕前增大。土壤结构较退耕前得到一定的改善,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增大,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水性均有所增强,土壤较退耕前疏松。林地林下植被生物量较退耕前有所增大,土壤肥力和拦渗蓄水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对陡坡地的冲刷明显减弱,土壤侵蚀模数由退耕前的1318.9 t·km-2·a-1,减少到现在的790.1 t·km-2a-1。桂西北地区实施退耕十年来,森林覆盖率比退耕前提高3.5个百分点。结合凤山县和东兰县的区域社会经济特点和背景特征,进行确立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并采用“替代工程法”、“生产成本法”等量化方法,对退耕区域三种经济林退耕模式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和效益价值计算。截止到2012年,凤山县和东兰县三种经济林效益核算总面积为36600.8hm2,凤山县和东兰县退耕还林工程修正后的生态效益总价值为5297.27万元,其中,保护水资源价值占生态效益总价值的29%;保育土壤价值占11%;净化环境价值占20%;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占40%。退耕后,三种经济林退耕模式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相当的显著,促进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合理转移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经济林林果产品增加了退耕居民收入,同时间接的促进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经过对退耕后林地植被恢复状况、林地土壤改良状况以及三种经济林效益价值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认为核桃和板栗两种经济林树种是桂西北地区治理石漠化较为理想的树种,同时也是广西新一期退耕还林优先选择的树种。

农村生态;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桂西北地区

广西大学

硕士

生态学

庄嘉

2013

中文

F327.67;F323.22

70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