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405569

宫颈癌3.0T MRI及血管通透性成像的应用研究

虞祝娟
南方医科大学
引用
第一部分3.0T磁共振成像对Ⅰ、Ⅱ期宫颈癌及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   [研究目的]   通过对Ⅰ、Ⅱ期宫颈癌患者行3.0T 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检查,结合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探讨3.0T MRI观察Ⅰ、Ⅱ期宫颈癌的病灶位置、信号特征、浸润深度情况,进而行MRI分期,与病理结果对照,得出MRI对Ⅰ、Ⅱ期宫颈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另分析其中14例宫颈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进一步探讨宫颈癌术后复发的MRI征象。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搜集我院2009年至2012年间39例Ⅰ、Ⅱ期宫颈癌患者,年龄33-72岁,平均48±3.5岁。MRI检查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前未进行任何治疗处理,均为首次来医院就医确诊为宫颈癌患者的病人,有完整的手术记录及病理检查记录。另选入14例患者,年龄46-72岁,平均54±1.5岁,行手术治疗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内出现了癌灶复发征象进行分析。   2、主要设备与对比剂   使用Philips Achieva3.0T磁共振扫描仪及Torsol腹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进行MR检查。美国Medrad Spectris Solaris MR全自动高压注射系统。对比剂为爱尔兰GE Healthcare生产的欧乃影钆双胺注射液(Gadoiamide),规格15ml:4.31g/瓶。   3、扫描序列和参数   检查前嘱患者适度充盈膀胱。常规扫描序列包括SE/TSE序列:轴位T1WI、T2WI,矢状位和冠状位T2WI。其中轴位T2加权像加SPIR抑脂序列,扫描参数TR/TE(ms):4152/90,FOV为240×160mm,层厚3mm,重建矩阵为512×512,采样次数NEX=3。增强扫描:对比剂剂量0.1 mmol/kg,注射速率2.5ml/s,注射完后追加生理盐水15ml,注射速率2.5ml/s;扫描参数TR/TE(ms):3.4/1.7,3D-FFE序列,先扫轴位层厚3mm,FOV同平扫;依次扫冠状位层厚4mm,FOV为280×240mm;矢状位层厚4mm,FOV为260×220mm;重建矩阵为512×512,采样次数NEX=2~3。   4、图像观察及数据处理   患者的术前诊断按照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分期标准进行。病理切片由病理医生复阅。MRI片首先由本院2位高年资医生盲阅,之后再与病理结果对照。   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分析软件计算MRI检查及病理结果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使用k系数法分析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吻合情况,并进一步计算MRI检查方法的准确率(MRI诊断准确数/总人数)。   [结果]   1、Ⅰ、Ⅱ期宫颈癌的MRI表现   39例癌灶中,1例Ⅰa期及2例Ⅰb1期MRI常规扫描未见异常,增强扫描亦未见异常强化;2例Ⅰa期MRI常规扫描显示为宫颈处粘膜紊乱,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区;余下34例患者中,7例病灶呈类圆形,27例病灶呈不规则形;T1WI呈等信号28例,稍低信号6例,全部癌灶于T2WI上呈稍高信号;6例癌灶局限于宫颈粘膜层,基质环呈完整低信号,28例癌灶浸润宫颈间质;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与周围宫颈组织类似者4例,低于周围宫颈组织者5例,不均匀强化25例。   2、Ⅰ、Ⅱ期宫颈癌病变的检出及宫颈受侵深度的判断   除1例Ⅰa期及2例Ⅰb1期病,36例患者MRI图像能较清发现病灶,显示率为92.3%。分析患者的MRI图,得出MRI与病理判断宫颈癌浸润深度无显著差异,两者之间的吻合度较好(k=0.568),MRI判断宫颈癌浸润深度准确率为85%。   3、转移淋巴结   手术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4例, MRI判断出3例,准确率为75%。   4、MRI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   Ⅰ、Ⅱ期宫颈癌MRI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之间的吻合度好(k=0.709),MRI判断Ⅰ、Ⅱ期宫颈癌术前分期准确率为74.4%。   5、宫颈癌复发灶表现   5.1局部复发14例,中央型复发灶8例,病灶最小约39mm×28mm,最大约77mm×69mm;盆壁型复发灶6例,病灶最小约14mm×23mm,最大约84mm×71mm。   5.2复发灶侵犯直肠4例,膀胱3例,引起双侧输尿管扩张积水3例,单侧输尿管扩张、积水2例。   [结论]   1、MRI能清楚显示Ⅰ、Ⅱ期宫颈癌病灶,尤其对于Ⅰb1期以内的微小病灶,MRI亦能敏感显示。   2、Ⅰ、Ⅱ期宫颈癌病变的MRI检出率较高,对于Ⅰb2期至Ⅱb期宫颈癌,MRI能准确测量病灶浸润深度。   3、MRI对Ⅰ、Ⅱ期宫颈癌的术前分期诊断高于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吻合度好。   4、宫颈癌术后复发灶具有典型的MRI征象,有利于准确判断复发宫颈癌。   第二部分宫颈癌3.0T MR血管通透性成像的应用研究   [研究目的]   总结3.0TMRI宫颈癌患者、宫颈非癌组的Ktrans、Kep、Ve等微血管量化值,初步探讨了宫颈癌微血管的特征,并对各癌组的量化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搜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影像诊断中心行宫颈DCE-MRI宫颈癌患者18例,年龄26-65岁,平均43.23±9.25岁,其中鳞癌14例,腺癌4例,MRI检查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均为首次来医院就医确诊为宫颈癌患者的病人。纳入宫颈非癌组15例,年龄18-75岁,平均40.4±10.7岁,在行MRI检查前已排除宫颈癌、宫颈肌瘤等病变。上述所有患者均排除MRI检查禁忌症,如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异物或幽闭恐惧症等;在检查前了解检查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仪器设备及参数   仪器设备及常规MRI扫描基本同第一部分。其中轴位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翻转角FA15°,动态扫描个数dyn=36, TR/TE(ms):5.5/3.6,FOV为240×240×160mm,体素大小为1.25×1.25×3mm,图像矩阵为256×256,采样次数NEX=4。运用3D/FFE技术于FA15°序列开扫后的第9个动态初,于左肘静脉高压团注对比剂,剂量按15ml/人次,速率2.5ml/s,另一针筒再以速率2.5ml/sec注射生理盐水15ml冲刷输液管道,确保对比剂的有效使用。   3、图像数据处理及测量   3.1分析软件   为Philips公司和美国健康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共同研发的后处理分析软件:DCE TOOLR2.4.6软件分析包,可获得各组Per-MRI的微血管量值,包括Ktrans、Kep、Ve值。   3.2感兴趣区(ROI)的设置   参考平扫T1WI、T2WI、增强扫描序列,病变组的ROI选择在微血管成像中癌灶内外信号差别较大的一期,轴位测量,尽量避开囊变、坏死及出血区,选择3个3mm×3mm大小RO(1)代表肿瘤组织,取其平均值。宫颈非癌组的ROI设置选择在宫颈强化最明显的一期,ROI放置在轴位中心层面的宫颈三层结构的相应区域(前壁及后壁),选取3个3mm×3mm大小ROI,取其平均值,避开宫颈管内粘液。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宫颈癌组、宫颈非癌组相关参数间的比较,宫颈鳞癌与腺癌相关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鳞癌Ⅱ、Ⅲ期之间的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宫颈癌组纳入18例,宫颈非癌组纳入15例,宫颈癌组的Ktrans,Kep及Ve值分别为0.65±0.34 mm-1、0.94±0.40 mm-1、0.45±0.12,宫颈非癌组Ktrans,Kep及Ve值分别为0.16±0.44 mm-1、0.34±0.11 mm-1、0.25±0.13,宫颈癌组的微血管值较宫颈非癌组显著升高(P<0.05)。   2、宫颈癌组中,鳞癌14例,腺癌4例,宫颈鳞癌组的Ktrans,Kep及Ve值分别为0.59±0.22 mm-1、0.86±0.26 mm-1、0.48±0.10,宫颈腺癌组的Ktrans,Kep及Ve值分别为0.86±0.47 mm-1、1.11±0.68 mm-1、0.54±0.23;宫颈鳞癌与腺癌的Ktrans,Kep值有统计学差异,Ve值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宫颈鳞癌Ⅱ期纳入11例,鳞癌Ⅲ期纳入3例,宫颈鳞癌Ⅱ期患者的Ktrans,Kep及Ve值分别为0.56±0.43 mm-1、0.75±0.21 mm-1、0.67±0.11,宫颈鳞癌Ⅲ期患者的Ktrans,Kep及Ve值分别为0.68±0.33 mm-1、0.99±0.43 mm-1、0.54±0.16;宫颈鳞癌Ⅱ期、Ⅲ期组间的Ktrans值、Kep值有统计学意义,Ve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4、宫颈非癌组中,青年查体者11例,Per-MRI伪彩图示宫颈基本呈“三层环状”不同亮度色彩,老年查体者4例,绝经后宫颈Per-MRI伪彩图示宫颈无明显分层表现,色彩亮度单一,均介于黑-紫之间   5、宫颈癌患者的Per-MRI图示癌灶所在区域色彩明显不均匀,可见多发点片状红、黄或绿的高亮度色彩。   [结论]   1、宫颈癌组的Ktrans、Kep及Ve值均高于正常宫颈组,提示宫颈癌灶的异常微血管数明显多于正常宫颈。   2、宫颈腺癌的Ktrans,Kep值高于宫颈鳞癌,原因在于宫颈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较鳞癌更旺盛。   3、宫颈鳞癌Ⅲ期Ktrans(,)Kep值高于Ⅱ期,提示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增加,异常血管进一步形成。   4、正常中青年宫颈Per-MRI伪彩图示呈“三层环状”,各层色彩比较单一,提示正常宫颈的低通透性,但仍有血管生成,且黏膜层通透性最高。   5、正常老年人绝经后宫颈Per-MRI伪彩图示宫颈无明显分层表现,提示绝经后宫颈黏膜退化,黏膜层血管数量减少。   6、宫颈癌Per-MRI伪彩图示癌灶所在区域可见多发点片状红、黄或绿的高亮度色彩,提示该处为异常高通透性血管区域,许多异常血管形成。

宫颈癌;磁共振成像;血管通透性;诊断价值

南方医科大学

硕士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全显跃

2013

中文

R737.33;R445.2

63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