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403222

《玫瑰之名》的反侦探小说特征研究

肖丹丹
南昌大学
引用
《玫瑰之名》是意大利知名学者翁贝托·艾柯成名之作,也是一部集历史、神学、哲理于一体的经典之作,自1980年问世以来所引发的震动与关注至今经久不衰,众多文学评论家亦从多个角度对《玫瑰之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而《玫瑰之名》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作者艾柯套用了侦探小说的形式,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叙事手法等方面对传统侦探小说的戏仿与颠覆,将《玫瑰之名》造就为一部反侦探小说作品。有鉴于此,本文力图通过探讨《玫瑰之名》作为反侦探小说的特点,以及作者艾柯采用反侦探小说作为表现手法的深层原因,说明《玫瑰之名》作为一部通俗作品是如何实现“雅俗共赏”的。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艾柯生平,《玫瑰之名》故事情节以及创作背景的介绍,国内外就《玫瑰之名》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空白,以及本论文涉及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意义。   第二章阐述《玫瑰之名》的侦探小说特征和性质,介绍其作为侦探小说的架构,并引出“反侦探”的概念,   第三章本章将以《玫瑰之名》为例分析反侦探小说。脱胎于侦探小说的反侦探小说作为侦探小说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第一,失败的侦探。第二,反侦探小说的不同话语表达模式淡化了侦破的情节和侦探在整个故事里的作用。第三,反侦探小说具有开放式的文本结构。第四,反侦探小说的反常规叙事结构。此外,因为反侦探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本章还将涉及对如反英雄主义,反犹太主义,黑色幽默等其它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反某某主义”的探讨,并归纳自二战以来出现“反某某主义”的原因何在,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第四章探讨《玫瑰之名》的作者艾柯采用反侦探小说的意义。首先,作者利用反侦探小说完成对于理性的解构。其次,艾柯采用反侦探小说作为表现手法是为了创造更多读者。再次,历史小说与反侦探小说的结合能更好的彰显作者的观点,即读者通过一部作品应该能在过去的历史中辨认出那些后来所发生的事情的成因,以及这些成因缓慢变化发展并产生其结果的过程。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该部分对本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探讨本文所作研究的实际意义。   论文认为,艾柯的《玫瑰之名》作为一部经典的反侦探小说,它挑起了大众对于大众艺术与传统叙事艺术的思考。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前,在经典和通俗之间总是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非此即彼。而玫瑰之名打破了这种僵局,它获得了大众的赞同不仅是因为它向读者提供了他们已然期待的东西,而且它极具创新价值,作者艾柯将传统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和非传统的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在一部作品里完美融合,其本身也表明了作者希望通过两者的结合来讲故事的方式能被读者当作新颖的体验而接受。最终这部小说不仅作为学者们的研究对象而存在,最重要的是它实现了对于公众所具有的消造价值,这样一种价值并不是负面的,而是象征了一种流行艺术与非形象的实验艺术的结合,其精妙的语言运用和非凡的叙事策略为侦探小说走入文学殿堂架设了一座桥梁,也为广大侦探小说作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范本。

反侦探故事;通俗文学;叙事策略;《玫瑰之名》;意大利小说;翁贝托·艾柯

南昌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袁雪生

2013

中文

I546.074

47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