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东太平洋与南印度洋深海沉积物真菌多样性分析及两株深海来源的隐球菌新种鉴定

张先顺
厦门大学
引用
近年来,随着陆生资源的消耗,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占地球71%面积的海洋。浩瀚的海洋中存在着巨大的财富,食物、能源、工业材料等应有尽有。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缓解目前世界性的几大问题。海洋中生存着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海洋真菌,作为海洋微生物的重要成员,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们也是非常重要的海洋资源,可以产生多种有医药价值的代谢产物,包括脂类、杂环类、丙二烯类、缩酮类、缩肽类、生物碱、环肽、萜烯类、内酯类和葸醌类等。深海高压、低温(除热液口高温)、低光照、寡营养等特点,造就了深海真菌特殊的代谢系统。其代谢产物与陆生真菌相比,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合成。因此,深海真菌的代谢活性物质往往是新的化合物。   目前,有关深海沉积物真菌的报道相比细菌要少很多。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兴趣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深海沉积物真菌的研究中。本文通过传统的平板培养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PCR-RFLP(PCR-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对3个东太平洋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样品和3个南印度不同深度的洋沉积物样品中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6个位点沉积物中真菌种类和数量。通过纯培养方法,我们共得到10个真菌纯培养物,太平洋和印度洋各占5个,它们多数归属于曲霉、青霉和酵母,这三类都是海洋常见的真菌类型,其中子囊菌门占80%;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我们得到47个真菌OTU(operationtaxonomicunit),其中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分别为31个和15个,还有一个OTU_35,在NCBI数据库中Blast结果,最相近的可培养的为丝壶菌门的Hyphochytriumcatenoides。之前的报道中,都没有在深海沉积物发现这一类菌。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得到的真菌OTU中,Hypocrealixii,Ophiocordycepsheteropoda,Rhodotorulamucilaginosa和Aspergillusversicolor都被分离得到。   平板培养法得到的10菌株中,来自太平洋的PZ05与NCBI数据库中最相近的菌株Cryptococcusdimennae的5.8SrDNA-ITS序列相似性只有88.4%,通过26SrDNAD1/D2区域的鉴定,其相似性也只有89.6%。此外,实验室的其他分菌工作中,一株同样来自太平洋的菌株PZ42,其5.8SrDNA-ITS序列相似性也低于98%,疑为新种。对PZ05和PZ42这两株疑似新种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合分子鉴定结果,将它们定位为隐球菌属的新种,并命名为C.sediminisPZ05和C.sediminisPZ42。

深海沉积物;平板培养法;真菌多样性;新种鉴定

厦门大学

硕士

遗传学

徐洵;汤熙翔

2013

中文

P736.211

76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