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397439

中国近视人群的角膜高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林施施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引用
目的:   1.建立中国近视人群角膜高度数据库,并分析其分布情况。   2.分析角膜高度与性别、年龄及等效球面屈光不正度数(the sphericalequivalent refractive error,SE)、眼轴长度、角膜厚度、角膜散光、平均曲率(mean keratometry,Km)和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等眼球参数的关系。   方法:   1.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进行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1500人。   2.记录姓名、年龄、屈光状态、检查日期,A超测量所得的眼轴长度,及Pentacam测量所得的3次角膜前后表面顶点处和最薄点处高度值、角膜前后表面散光、Km和ACD。   3.统计学方法:根据杜凯法(the Turkey method)用来定义标准的阈值。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用来分析角膜高度与性别、年龄及眼球参数的关系。   结果:   1.中国近视人群正常角膜高度上限值分别为4.95μm(前表面顶点处)、5.25μm(前表面最薄点处)、6.2μm(后表面顶点处)和11.0μm(后表面最薄点处)。   2.前表面顶点处角膜高度:在单因素分析中,前表面顶点处角膜高度女性大于男性(女性,中位数为2.3μm;男性,中位数为2.0μm,P=0.004),与年龄(P=0.003,r=0.076)、SE(P=0.017,r=-0.062)、顶点处角膜厚度(P=0.000,r=-0.159)、最薄点角膜厚度(P=0.000,r=-0.164)、前表面角膜散光(P=0.000,r=0.18)、前表面Km(P=0.028,r=0.057)和后表面角膜散光(P=0.000,r=0.098)存在相关关系。在多因素分析中,前表面顶点处角膜高度与年龄(P=0.041,r=0.053)、顶点处角膜厚度(P=0.000,r=-0.16)和前表面角膜散光(P=0.000,r=0.198)存在相关。   3.前表面最薄点处角膜高度:在单因素分析中,前表面最薄点处角膜高度女性大于男性(女性,中位数为2.5μm;男性,中位数为2.3μm,P=0.000),与年龄(P=0.039.r=0.053)、顶点处角膜厚度(P=0.000,r=-0.191)、最薄点角膜厚度(P=0.000,r=-0.194)、前表面角膜散光(P=0.000,r=0.130)及后表面角膜散光(P=0.000,r=0.108)存在相关关系。在多因素分析中,前表面最薄点处角膜高度与性别(P=0.001,r=0.086)、薄顶点处角膜厚度(P=0.000,r=-0.189)和大前表面角膜散光(P=0.000,r=0.146)存在相关关系。   4.后表面顶点处角膜高度:在单因素分析中,后表面顶点处角膜女性大于男性(女性,中位数为0.3μm;男性,中位数为0.0μm,P=0.027),与年龄(P=0.000,r=-0.113)、SE(P=0.031.r=0.056)、顶点处角膜厚度(P=0.000,r=0.111)、最薄点处角膜厚度(P=0.000,r=0.110)、前表面角膜散光(P=0.000,r=0.111)、前表面Km(P=0.021.r=-0.059)、后表面角膜散光(P=0.000,r=0.132)、后表面Km(P=0.000,r=-0.145)及ACD(P=0.000,r=-0.174)存在相关关系。在多因素分析中,后表面顶点处角膜高度与年龄(P=0.011,r=-0.066)、前表面角膜散光(P=0.000,r=0.135)、前表面Km(P=0.000,r=-0.330)、后表面Km(P=0.000,r=-0.364)和ACD(P=0.000,r=-0.145)显著相关。   5.后表面最薄点处角膜高度:在单因素分析中,后表面最薄点处角膜高度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女性,中位数为3.0μm;男性,中位数为3.0μm,P=0.189),与年龄(P=0.001,r=-0.087)、SE(P=0.000,r=0.111)、眼轴长度(P=0.000,r=-0.167)、前表面角膜散光(P=0.000,r=0.111)、前表面Km(P=0.037,r=0.054)、后表面角膜散光(P=0.000,r=0.15)、后表面Km(P=0.000,r=-0.14)及ACD(P=0.000,r=-0.145)存在相关关系。在多因素分析中,前表面最薄点处角膜高度与年龄(P=0.009,r=-0.068)、眼轴长度(P=0.000,r=-0.13)、表面角膜散光(P=0.014,r=0.063)、后表面散光(P=0.034,r=0.055)、前表面Km(P=0.000,r=-0.123)、后表面Km(P=0.000,r=-0.146)和ACD(P=0.000,r=-0.1)存在相关关系。   结论:   1.建立中国近视人群角膜高度阈值可能提高中国近视人群屈光手术眼、圆锥角膜眼和角膜塑形术后眼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相应的前表面到后表面或者相应的角膜顶点到最薄点,IQR逐渐增大,即高度数据分布趋向于增宽。在前表面角膜高度分布相对稳定,而在后表面,尤其是后表面最薄点处,分布最宽。   2.单因素分析:前表面角膜高度与年龄、顶点处角膜厚度、前表面角膜散光、前表面角膜Km及后表面角膜散光相关:角膜后表面角膜高度与年龄、屈光状态、前表面角膜散光、前表面角膜Km、后表面角膜散光及后表面角膜Km相关。   3.多因素分析:顶点处角膜厚度越薄、前表面角膜散光越大,前表面角膜高度值往往越大。年龄越小、前表面角膜散光越大、前后表面角膜Km越小和ACD越浅,后表面角膜高度值往往越大。   4.前表面顶点处和最薄点处角膜高度值都随前表面角膜散光度增大1屈光度(Diopter,D)而增加0.3μm。后表面顶点处和最薄点处角膜高度值随前表面角膜散光度增加1D而分别增加0.5μm和0.4μm。

近视;角膜高度;数据库;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屈光手术

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

硕士

眼科学

王勤美

2013

中文

R778.2;R778.11

44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