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396670

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李晓爽
天津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探讨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价CTP、MELD、MELD-Na及SOFA评分系统在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方面的价值;评价人工肝治疗对各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价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住院的36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了解三个月内的病死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TP、MELD、MELD-Na、SOFA评分的预测能力;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评价人工肝治疗及抗病毒治疗对各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1.36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95例患者在三个月内死亡,死亡率为53.8%。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0岁、TBil、PTA、WBC、血钠、SOFA评分、存在肝硬化基础、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应用ROC曲线评估CTP、MELD、MELD-Na和SOFA评分盼预测能力,发现SOFA评分系统的AUC为0.818,显著高于CTP评分(0.707)、MELD评分(0.737)及MELD-Na评分(0.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P、MELD、MELD-Na三评分之间两两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4.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中期使用人工肝治疗患者死亡率分别为27.1和35.4%,相比于未使用人工肝治疗的对照组(46.4%和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期人工肝治疗组死亡率65.1%与对照组70.2%,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5.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中期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患者死亡率为31.0%,相比于未使用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晚期抗病毒治疗组死亡率分别21.0%和68.8%与对照组(29.1%和68.4%)相比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年龄>50岁、TBil、PTA、WBC、血钠、SOFA评分、存在肝硬化基础、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2.CTP、MELD、MELD-Na和SOFA评分均可预测我国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以SOFA评分系统的诊断价值最高。3.人工肝治疗可以降低早期及中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4.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中期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预后;logistic回归;人工肝治疗;抗病毒治疗

天津医科大学

硕士

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病)

吕洪敏

2013

中文

R575.3

57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