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393405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白燕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展开的前提,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的基础和依据,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本文围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为高校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通过对北京化工大学337位一、二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积极人格、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积极人格整体水平良好。男女大学生积极人格在领导力、好奇心、谨慎、真诚、社会智能、善良等六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一、二年级大学生积极人格在真诚、自律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城乡大学生积极人格在创造力、希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理科大学生积极人格在热情、谦虚、善良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和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积极人格在领导力和善良两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2)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况良好。其获得各支持来源总分的大小顺序是: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其他支持;其中家庭支持在性别、年级及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干部在社会支持满意度、家庭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积极人格和社会支持情况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积极人格特质越稳定,而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普遍的增益效果。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有利于促进和谐教育环境的创建。因此,高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大学生;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

须卫

2013

中文

G641

65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