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393033

龙胆苦苷的生物转化与枇杷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元元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属于龙胆科植物,龙胆苦苷在其中含量可高达18%。龙胆苦苷具有抗炎镇痛、保肝利胆、健胃抗氧化以及抗肿瘤等功效。   本实验研究了麻花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富集,5种真菌对龙胆苦苷的生物转化,以及转化条件的优化。除此之外,还对枇杷叶的化学成分及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采用工业CH3CH2OH提取,有机溶剂萃取以及正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从麻花秦艽醇提水溶物的n-BuOH萃取层中得到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NMR)鉴定其为龙胆苦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其纯度达到98%以上。   (2)利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少根根霉(Rhizopus orrizus)、酿酒酵母YS58(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S58)以及毕赤酵母GS115(Pichia pastoris GS115)5株真菌对龙胆苦苷进行生物转化,结果表明此5株真菌都具有转化龙胆苦苷的能力。经薄层色谱法(TLC)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有三个转化产物生成。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分析,黑曲霉、米根霉、少根根霉以及毕赤酵母GS115的转化产物之一确定为新产物龙胆酸(2,5-dihydroxybenzoic acid)。应用面积归一法计算该5株真菌的转化率发现,米根霉对龙胆苦苷的转化率最高,达到33%。黑曲霉、少根根霉、酿酒酵母YS58以及毕赤酵母GS115对龙胆苦苷的转化率分别为27%、26%、26%以及27%。   (3)利用米根霉(Rhizopus oryzae)作为底物龙胆苦苷单体化合物生物转化的微生物体,采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龙胆苦苷生物转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为6.0、培养方式为32℃接种,37℃转化、转化时间为5d、葡萄糖浓度为8g/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龙胆苦苷的生物转化率为38%。葡萄糖浓度、pH、培养方式、转化时间、pH与葡萄糖浓度的交互作用这几个因素对龙胆苦苷的生物转化率影响高度显著,转化时间与葡萄糖浓度的交互作用、pH与培养方式的交互作用对龙胆苦苷的生物转化率影响显著,而其它因素及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   (4)采用工业CH3CH2OH提取,有机溶剂萃取以及正相硅胶、ODS硅胶、Toyopearl HW-40以及Sephadex LH-20等柱层析技术,从枇杷叶醇提水溶物的n-BuOH萃取层中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应用核磁共振(NMR)鉴定所得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橙花叔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橙花叔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   (5)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枇杷叶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是1∶10、CH3CH2OH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65℃、提取时间为1.5h。通过实验证明,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枇杷叶中槲皮素的提取率为0.59%。CH3CH2OH浓度、提取温度这两个因素对枇杷叶中槲皮素的提取率影响高度显著,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枇杷叶中槲皮素的提取率影响显著,而其它因素及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

龙胆苦苷;生物转化;龙胆酸;枇杷叶;分离纯化;化学成分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陈光

2013

中文

R284

104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