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392591

可降解性糖响应型药物递送体系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赵丽源
北京化工大学
引用
纳米药物递送体系越来越多地替代了传统药物给药途径,它不仅可以改善极疏水药物的溶解性,并且能够保护某些天然大分子免遭人体环境的破坏,其递送药物的特点是具有目标性且微量长时给药。   基于上述背景,一种具有葡萄糖功能响应递送胰岛素的纳米给药系统得以探索和发展,然而这些体系因为缺乏降解性及理想的控释性还远远不能达到人体生理需求,因此本文就是将可降解的性质与功能响应性质结合,成功得到两种具有支化结构的可降解性糖响应材料(Y型聚合物及刷状聚合物)以期解决上述不足。   本文首先对Y型聚合物MPEG2000-b-PLA2-b-(PPBDMMA)2进行了1H NMR结构表征,验证了聚合物结构的正确性,并且GPC测试表明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在较窄的范围(PDI分布在1.2~1.4之间);Y型系列聚合物的CMC(6~20 mg/L)测试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备很强的自组装驱动力;随后利用DLS分别研究了Y型系列聚合物自组装溶液的纳米粒径分布,发现它们的粒径很小并且集中分布在14~30 nm,同时用TEM表征了纳米粒子的表观形态,纳米粒子主要表现为球形,粒径结果的分布与DLS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本文中被包裹的药物为荧光标记后的胰岛素(FITC-insulin),功能响应性质方面使用了荧光分光光度法,测试中发现聚合物的浓度对糖响应释放胰岛素的行为有一定影响,其中疏水片段最长的聚合物Y-polymer-3不管是与其相同系列的聚合相比还是与其对应的线型聚合物L-polymer-1相比都显示出功能响应方面的优势。   刷状聚合物MPEG5000-b-PCL-g(PPBDMMA)也通过1HNMR进行了化学结构的表征,并且GPC的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分子质量分布在较窄的范围(PDI分布在1.3~1.5);随后刷状系列聚合物进行了自组装驱动力的研究,其CMC分布在4~84 mg/L的范围;DLS对刷状系列聚合物的自组装体系的粒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对于未包裹药物的体系,此聚合物的粒径分布在170~210 nm的范围,且粒径大小均一;尝试用刷状系列聚合物包裹胰岛素,发现在聚合物浓度为1.0 mg/mL时可以成功包裹胰岛素,包裹胰岛素后的纳米粒径分布在200nm左右,粒径大小均一,在葡萄糖响应智能型释放胰岛素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药物递送体系;可降解性糖响应材料;Y型聚合物;刷状聚合物;合成方法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

轻工技术与工程

杨晶

2013

中文

R318.08

93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