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土壤霜冻对樟子松抗寒性的影响

李臻
河北农业大学
引用
本文以11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L.var.mongolica Litv.)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林地进行3种控雪处理:自然积雪并融化(对照),冬季除雪,冬季除雪并进行隔热处理,研究了土壤霜冻对抗寒锻炼期间樟子松抗寒性的影响。采用电阻抗图谱法(Electrical impedancespectroscopy, EIS)和电导法(Electrolyte leakage,EL)测定了针叶和茎的抗寒性,并对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其与抗寒性的相关性。验证电阻抗参数及生理生化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旨在探明土壤霜冻对抗寒性和电阻抗参数的影响,并找出抗寒性和电阻抗图谱参数的关系,寻求估测樟子松抗寒性更加便捷的方法,完善电阻抗图谱法测定植物抗寒性技术。   主要结果如下:   1.随着抗寒锻炼的进行,各处理樟子松的抗寒性均呈现显著增强趋势。用EL法和EIS法测定樟子松针叶和茎的抗寒性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2.樟子松针叶和茎的电阻抗图谱和参数在抗寒锻炼期间随着抗寒性的增强发生变化。经冷冻处理后,针叶的细胞膜时间恒量τm和茎的弛豫时间τ与抗寒性相关性较大,R2分别为0.50~0.89、0.66~0.77,可以分别作为计算樟子松针叶和茎抗寒性的参数。   3.不经冷冻处理,针叶的胞外电阻率re及胞内电阻率ri在抗寒锻炼末期(3月)除雪处理与另两个处理差异显著,其他月份三个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三个处理茎的re在抗寒锻炼前期(9月~10月)差异显著,但在抗寒锻炼后期(11月~3月)差异不显著。茎的ri除在9月三个处理间差异显著外,其他月份差异均不显著。针叶的τm除10月对照处理与另两个处理差异显著外,其他各月不同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茎的τ在不同时期的差异显著。   4.在抗寒锻炼期间,针叶和茎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随抗寒性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处理的针叶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在抗寒锻炼初期(9月)差异显著;不同处理的茎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以及针叶的叶绿素含量同一时期差异不显著。   5.抗寒锻炼期间,针叶和茎的脯氨酸含量变化与抗寒性变化呈相反趋势,与抗寒性的相关性不大。从9月到11月,不同处理同一时期的针叶脯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茎的脯氨酸含量在不同处理不同时期均差异显著。   6.在抗寒锻炼的过程中,针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降低后保持不变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基本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不同处理同一时期的针叶SOD、POD活性差异不显著。对照处理的茎SOD活性呈逐步升高的趋势,另两个处理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三个处理的茎POD活性基本呈逐步上升趋势。不同处理同一时期测得的茎POD活性差异均不显著。   7.抗寒锻炼期间,三个处理的樟子松针叶和茎含水量、可溶性糖和淀粉与抗寒性相关,说明这些生理指标都可用来估测抗寒性。

樟子松;土壤霜冻;电阻抗图谱参数;抗寒性;生理指标

河北农业大学

硕士

花卉与景观园艺学

张钢

2013

中文

S791.253;S722.36

58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