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不同毛色山羊皮肤组织MLPH基因差异表达及内含子变异

付鑫
河北农业大学
引用
本试验根据Genbank上发布的山羊MLPH基因的CDS序列(EU332403)设计引物进行扩增,扩增长度为104bp。查阅文献选择持家基因GAPDH作为内参基因进行扩增,扩增长度为107bp。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通过Bio-Rad iQ5软件得到的初始浓度,运用相对定量的2-ΔΔCt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了MLPH基因在山羊不同被毛颜色皮肤组织中mRNA的差异表达量为:白色(1.000)>黑色(0.204)>棕色(0.094)。结果看出,白色中MLPH基因的表达量最多,黑色次之,棕色最少。所得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白色与其他两种被毛颜色之间差异显著(P<0.05)。推测山羊被毛颜色表现为白色是“上位白“座位Ⅰ和MLPH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MLPH基因无论与MSHR基因作用,还是与Agouti基因作用均为拮抗作用。   根据本课题组所测得的在Genbank上发布的山羊MLPH基因部分序列(EU316218),分别在内含子7部分序列、内含子14和外显子15部分序列设计两对引物进行扩增,扩增长度分别为516bp和791bp。在这两条扩增片段上,均发现了多个突变位点。因此用直接测序法对本实验室保存的四个山羊品种120个个体进行扩增测序,运用PopGene32、DNAsp、SPSS17.0和MAGE5.05软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更进一步分析测得的突变位点与MLPH基因的关系。   在山羊MLPH基因内含子7部分片段上发现了6个突变位点,分别为g.G8067C,g.T8068C, g.C8104G, g.G8151A, g.A8352G, g.A8362G。其中g.G8067C和g.T8068C,g.A8352G和g.A8362G分别表现出完全连锁现象。位点g.G8067C和g.T8068C分析得到两个单倍型GT(65.8%)和CC(34.2%),位点g.A8352G和g.A8362G分析得到两个单倍型AA(76.2%)和GG(23.7%)。位点g.G8067C、g.T8068C、g.G8151A、g.A8352G、g.A8362G均与山羊毛色稀释基因MLPH基因有关。6个突变位点的综合分析得到济宁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雷州黑山羊亲缘关系较远,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均符合分析结果。   在山羊MLPH基因内含子14和外显子15部分片段上共发现7个突变位点,内含子14上6个,分别为g.G16669T,g.T16710A,g.C16711A,g.A16761G,g.C17041T,g.G17075C。其中g.C16711A,g.A16761G和g.C17041T表现出完全连锁现象,得到两个单倍型CAC(77.5%)和AGT(22.5%);外显子15上发现一个突变位点g.G17298T。其中位点g.C16711A、g.A16761G和g.C17041T均与山羊毛色稀释相关。对内含子14上6个突变位点的综合分析得到与内含子7相一致的结果。说明不同的山羊品种受到基因位点和不同的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

山羊;毛色特征;皮肤组织;MLPH基因;差异表达;内含子变异

河北农业大学

硕士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李祥龙

2013

中文

S827.2;S827.8

69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