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374010

权力话语视域下2000-2012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政经用语的英译

李青
武汉科技大学
引用
《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翻译在中国对外宣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由权威机构中央编译局发布,代表国家立场,具有强烈的外交性质。其中政经用语由于极具中国特色,因此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翻译,也是《报告》翻译中的难点。之前许多学者都对《报告》以及其中政经用语的翻译进行了研究,但大多都集中在语法的层面。近年来,权力话语理论使得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权力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权力话语理论由Foucault(1980)提出,他认为权利无所不在,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种不受权利影响的话语。翻译活动作为话语活动中的一种,权力关系遍布在翻译活动之中,翻译与权力之间相互操纵互动,一方面,翻译在权力的作用下不断改变以适应权力话语的要求;另一方面,译者也通过对译本的改变来实现翻译的话语权力。译学领域的“权力转向”时代已经来临,翻译活动不再仅仅是字面意义的转换,而是意识形态、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控制下的翻译实践。权力话语揭示了翻译活动的社会性。  本文利用绍兴文理学院报告平行语料库及AntConc等工具来分析2000-2012年《报告》中政经用语的翻译,发现有两百个左右政经用语翻译在13年中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通过对这些用语的分析归纳,其变化主要可分为两方面:词汇意义的改变和翻译方法的改变。词汇意义的改变包括词汇意义具体化与抽象化的转换、词汇意义的扩大与缩小、政经用语联想意义的改变等。翻译方法的改变体现在某些用语由原来以意译为主变为以直译为主,由直译为主变为以直译加解释为主、以及由直译加解释为主到以直译为主等。这些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政经用语的词汇意义在权力话语作用下不断调整改变,另一方面是译者通过改变翻译方法来实现译文中的话语权力。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论证了权力话语在政经用语翻译中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方面,译者想要准确的翻译政经用语的含义,传播本国的文化,就必须能随着时代的变化,顺应权力话语而改变翻译;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使中华民族在翻译交流中保持文化独立,抵制文化霸权,译者应有意识的改变翻译方法,以保留翻译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这样才能获得翻译中应有的话语权,得到最适合的翻译。

权力话语;《政府工作报告》;政经用语;英译策略;传统文化

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张霞

2013

中文

H315.9

60

2013-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