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公办转制学校的发展历程研究——以X市M中学为例

李绍飞
中央民族大学
引用
本文在文献研究、访谈的基础上,从学校定位、经费收入与支出、产权和管理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管理、师资维持、招生方式、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描述和分析了先后具备公办民助模式和公办模式两种不同的办学模式的M中学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模式的曲折探索过程进行了描述。   文章认为,M中学的这种公办民助模式并不是学界通常界定的那种“学校的所有权与固定资产为政府所有,学校管理权则授予校长或其他代理人,运行机制以办学自主、管理自主、招生自主为特点,办学初期教育经费由政府拨付,正常运行之后政府逐步减少直到停止拨款,学校向社会力量寻求资助,面向社会吸纳与引导教育消费,在竞争中谋求自身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而是另一种既接受政府部分拨款和学生的学费、又向政府交款的具有互补特征的公办民助办学模式。该模式是在行政主导和控制下进行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择校需求,也满足了政府筹措教育资金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该模式兼具公办学校可以获得财政投入和民办学校可以收费的双重特点,使得它既没有完全民办学校那样的高度办学自主权,又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既限制了学校的更好发展,又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随着社会的进步、政府财政的充实以及人民对义务教育公平理念的追求,M中学最终回归到了公办模式,结束了长期以来身份上的尴尬,体现出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轨迹。

公办转制学校;办学模式;义务教育;运行机制

中央民族大学

硕士

社会学

菅志翔

2013

中文

G521;G528

71

2013-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