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Y2364731

西施母题的流变阐释

李媛媛
济南大学
引用
从古至今,西施因其倾国倾城的美貌和神秘莫测的境遇始终深得文人学者们的青睐,成为文艺创作中较为活跃的母题元素之一。千百年来,文学艺术家们或直接对西施发表同情、贬斥的感情,或借西施抒发自己的情怀与抱负,由此产生了各具特色又饱含时代特征的西施母题作品。立足于详实的史料记载和文学文本,本文将系统地梳理西施母题在时间维度上的具体演变情况,并重点对西施母题流变的社会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其流变的内在精神动力、思想价值和本质规律。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上,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女性主义批评思想来作为文章的理论奠基,通过对诗歌、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的西施形象进行了综合的考察论述。   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是绪论,系统地阐释了母题的产生、识别和定位,简要介绍了西施传说与西施母题研究,并对西施母题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章通过梳理西施传说中的水的故事以及西施母题中的“水”意象,将水解释为西施的原型,容易发现:西施母题中“水”意象生动地体现了“水”具有女性化的温柔与美感,而西施死于水的不同传说与相关记载,正是“水”原型的验证。第三章对西施母题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全面的追踪与阐释,西施形象的演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文化思想的发展变化。之所以会有人物形象上的差异存在,是因为传播的过程中有着相异的传播者、文化背景和立场角度。西施形象在文学语境中的演变对于研究中国女性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第四章运用女性主义相关理论总结与分析西施母题演变的审美内涵与文化价值。借助女性主义理论,我们更好地解读了在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文化的古老沿袭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特别是西施母题流变中呈现出的女性观与自我意识觉醒等独特的思想价值。第五章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明确的本文研究的贡献与价值。   真正使西施的美能够为世人所赞叹,其永久的魅力绝不仅仅来自于她的外表美,更来自于她牺牲个人幸福、甘为国家大计谋划成事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这种外在美和内在美相互统一的审美定位,是我们中华民族审美观的核心所在。西施母题演变中的女性观、自我意识觉醒与人文关怀、爱国情怀等思想价值,仍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值得不断地传承与大力弘扬。

西施母题;女性主义;文化思想;人物形象

济南大学

硕士

文艺学

刘传霞

2013

中文

I206.2

56

2013-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