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基于GIS的县域新村空间布局理论与方法研究

史斌
西南科技大学
引用
县域新村建设是在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主题目标下全面展开的,其具有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涵。新型社区、新型聚居点将成为村庄建设、改造、整治的基础点。村庄建设关系到我国广大地域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关系、深化基层社区建设,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作用举足轻重。在以县域为关键地域单元的新村总体建设中,新村点的空间布局关系到全县村庄体系的构建,对县域经济、空间资源整合、基础设施配置等也有重大影响。在确定的县域新村发展点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新村发展潜力、发展类型、等级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以提高其在村庄建设、发展、管理等方面的控制与引导作用。  研究在青川县域新村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县域新村为具体研究对象。首先,在实地调研及数据搜集整合基础上,对青川县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情况加以说明,对县域村庄分布存在问题及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平均邻近分析、密度分析及Voronoi图技术分析确定青川县域新村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分布。运用空间叠加分析确定新村分布与海拔高程、坡度、坡向等自然地形因素关系紧密,通过缓冲区分析方法得出水系、道路、城镇、断裂带的分布对新村规模、分布形态存在影响。  其次,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新村发展潜力影响因素,结合县域新村发展建设实际,筛选形成新村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影响指标权重值,得出新村发展的综合评价值。  最后,在新村分类建设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新村发展综合评价分值,以系统聚类分析将新村分为优先发展、积极发展、适度发展、限制发展四种新村发展类型,并运用Voronoi图技术对新村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将新村等级划分为中心新村、基层新村两类。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资源整合;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

西南科技大学

硕士

城市规划与设计

聂康才

2013

中文

TU982.29;P208

78

2013-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