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旱育超长龄秧迟栽杂交稻成穗结构和穗部性状的研究

江谧
西南科技大学
引用
为了研究川东北地区,因受耕种制度和季节性干旱的影响,造成秧苗滞留秧床,秧龄拉长而形成的超长龄秧对产量具体的影响,通过3个代表性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在当地大田条件下进行试验,以壮秧和弱秧为相互对照,研究6个移栽期对水稻成穗结构和穗部性状的影响,同时用另外两个四川盆地宜栽品种进行灌浆动态的观察。通过探讨秧龄与成穗结构和穗部性状的关系,探究导致水稻产量变化的内部机理和内在联系,最终为四川东北部丘陵区迟栽水稻栽培模式增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结果如下:  1.随秧龄的延迟,杂交水稻的总有效穗会随之减少。秧龄对主茎的影响不大,对二次分蘖的影响大于一次分蘖,主要造成总有效穗减少的原因是由于二次无效茎形成较多。通过壮秧和弱秧的对比,发现秧龄对壮秧的影响明显小于弱秧。  2.移栽期对杂交水稻壮秧的茎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穗实粒数均有显著影响,总体是随秧龄的延迟呈减少趋势。细化研究后发现,移栽期对杂交稻主茎穗部性状影响不大,对一次分蘖穗部性状的影响程度大于二次分蘖的穗部性状。弱秧则受移栽期的影响明显大于壮秧,秧龄对主茎,一次分蘖、二次分蘖均匀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大于壮秧。  3.杂交水稻的单株产量随移栽期推迟对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壮秧主要是一次分蘖产量受移栽期影响较大,弱秧则是主茎、一次分蘖、二次分蘖受移栽期均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4.杂交水稻的灌浆能力受移栽期的延迟而减弱。强势粒和中势粒是形成产量的主要部分。  本研究分析表明,为了使生产上让超长龄秧到达保产或者增产的目的,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培育秧苗素质好,带多分蘖的壮秧,品种上尽量选用生育期适当、产量性状较稳定的品种。在移栽后可以经常晒田减少二次无效分蘖,在敏感生育期补充养份,尤其在后期要增施肥料,以免养分不够,造成穗子因缺乏养分而形成空瘪粒。

杂交稻;超长龄秧;成穗结构;穗部性状

西南科技大学

硕士

植物学

陶诗顺

2013

中文

S511.035.1

69

2013-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