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庄子性情观研究

韦丽丽
青岛大学
引用
庄子所张扬的性情观念的核心是秉“道”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性命之情,他反对一切人为活动对自然性情的伤害与破坏,主张返回事物原初的、纯粹自然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原始真性情的回归。   围绕对庄子性情观的研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庄子所处的政治动荡、礼崩乐坏的战国中期的社会环境与百家争鸣的思想环境,并进一步论述了庄子从老子那里所秉承的与道相连的性情观念,这些都是庄子性情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来源;对《庄子》文本中出现的性情概念进行了阐释,庄子的“性”、“情”常常与“心”、“命”、“德”等概念相连,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性情范畴;着重论述庄子性情观的主要内容,将“性命之情”作为核心内容来具体论述,并涉及到庄子所提倡的“心斋”、“坐忘”、“见独”等修养性情的途径;将庄子的性情观与同时代的儒家代表孟子、荀子的性情观作比较,庄子的性情观既不同于孟子所坚持的“性善”论,也不同于荀子所主张的“性恶”论,庄子所推崇的是不辨善恶的自然天性,他反对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乐,认为恰恰是这些扰乱了人的自然天性;论述了魏晋玄学名士对庄子性情的继承与发挥,在名教与自然之辩的过程中,王弼、嵇康、郭象等人一方面极力倡导庄子所说的自然之“性情”,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各自不同的理论主张,体现了独特的玄学特点。   论文力图通过以上研究挖掘出庄子性情思想的独特内涵与意义。

庄子;性情观念;战国中期;社会环境;思想体系

青岛大学

硕士

中国古代文学

王凯

2013

中文

B223.5

71

2013-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