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337361

低龄儿童龋患者及其父母龋活性的调查与研究

于兴茹
河北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低龄儿童龋(Early Chlidhood Caries,ECC)发病率高、进展迅速、累及广泛,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发育的发生于乳牙的龋病。对于ECC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儿童口腔医生最重要的临床任务之一。本研究选取河北省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就诊的ECC患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ariostat法检测他们的龋活性;并调查其患龋状况以及分娩方式、喂养方式、饮食习惯、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等可能与ECC患儿龋活性及与ECC发生相关的因素,分析这些ECC患儿家庭中母-子间、父-子间及父-母间龋活性的相关性,筛选出与ECC患儿龋活性及与ECC发生相关的易感因素,为儿童ECC的早预测,早发现,早治疗提供有效方法和科学依据。   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择: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河北省口腔医院儿童牙病科就诊的ECC患儿及其父母78个家庭,共234人。   2、龋活性检测:采用Cariostat龋活性检测方法分别检测ECC患儿及其父母的龋活性。   3、龋患状况检查:分别检查每个ECC患儿及其父母龋失补牙数(dmft或DMFT)。   4、问卷调查:设计龋活性可能相关的因素和ECC可能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表,并对每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   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母-子间、父-子间、父-母间龋活性及其龋患的相关性;分别根据ECC患儿龋活性值和dmft进行分组,采用秩和检验或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ECC患儿龋活性相关因素和ECC发生的相关易感因素。检验水准为P=0.05。   结果:   1、本研究中母-子间、父-子间、父-母间龋活性及患龋状况的调查结果:   1.1、本研究显示: ECC患儿的龋活性值与其母亲的龋活性值呈正相关(P<0.01),ECC患儿的龋活性值与其父亲的龋活性值无相关性(P>0.05)。   1.2、本研究显示:龋活性值各度间儿童的dmft差异有显著性(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得出:龋活性值为1的ECC患儿和龋活性值为2的ECC患儿间dmft无显著性差异(P>0.05);龋活性值为1的ECC患儿的dmft比龋活性值为3的ECC患儿的dmft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龋活性值为2的ECC患儿的dmft低于龋活性值为3的ECC患儿的dmft,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1.3、本研究显示:ECC患儿的dmft与其母亲的DMFT呈正相关(P<0.01),ECC患儿的dmft与其父亲的DMFT呈正相关(P<0.05)。   1.4、本研究显示:父亲的龋活性值与母亲的龋活性值无相关性(P>0.05)。父亲的DMFT与母亲的DMFT无相关性(P>0.05)。   2、ECC患儿龋活性相关因素的调查:依据ECC患儿的龋活性值将其分为高龋活性组和低龋活性组:龋活性值≥2为高龋活性组,龋活性值≤1为低龋活性组。   2.1、分娩方式:本研究中44名ECC患儿(56.41%)是剖腹产,34名ECC患儿(43.59%)是自然分娩。高龋活性组中剖腹产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52.77%,自然分娩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47.23%;低龋活性组中剖腹产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100%,自然分娩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0%;分娩方式在低龋活性组和高龋活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x2=3.286,P>0.05)。   2.2、喂养方式:本研究中42名ECC患儿(53.85%)出生后前6个月喂养方式是母乳喂养。37名ECC患儿(47.44%)有含奶头睡觉的习惯。   本研究显示:高龋活性组中完全母乳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58.33%,混合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33.33%,人工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8.34%;低龋活性组中完全母乳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0%,混合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66.67%,人工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33.33%;完全母乳喂养的ECC患儿在高龋活性组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喂养方式,喂养方式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9.031,P<0.01)。ECC患儿含奶头入睡的频率在低龋活性组和高龋活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Z=1.278,P>0.05)。   2.3、饮食行为方面:30名家长(38.46%)有嚼碎食物喂给ECC患儿的行为;77名ECC患儿(98.72%)喝可乐等碳酸饮料的次数少于每天一次;52名ECC患儿(66.67%)每天吃饼干等甜点心的次数大于或等于一次;55名ECC患儿(70.51%)每天吃糖果或巧克力的次数小于一次;59名ECC患儿(75.64%)晚上刷完牙后、睡觉之前有喝奶或吃甜点的习惯。   本研究显示:家长嚼碎食物喂给ECC患儿的频率、ECC患儿每天进食可乐等碳酸饮料的频率、ECC患儿每天吃饼干等甜点的频率、ECC患儿吃糖果巧克力的频率等饮食习惯在低龋活性组和高龋活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口腔保健行为:74名ECC患儿(94.87%)刷牙年龄集中在3岁之前;63名ECC患儿(80.77%)刷牙的次数少于每天两次;65位家长(83.33%)帮ECC患儿刷牙;63位家长(80.77%)检查ECC患儿的刷牙效果。   本研究显示:ECC患儿开始刷牙的年龄、ECC患儿每天刷牙的次数、家长检查ECC患儿刷牙效果的频率、家长帮ECC患儿刷牙的频率等口腔保健行为在低龋活性组和高龋活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5、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46名家长(58.97%)关于含氟牙膏对牙齿作用的认识是错误的或不知道含氟牙膏对牙齿的作用;24名家长(30.77%)不同意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的说法。   本研究显示:家长关于含氟牙膏对牙齿的影响的认识、家长对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的看法等家长关于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在低龋活性组和高龋活性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ECC患儿患龋易感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本研究依据ECC患儿的患龋情况分为高龋组和低龋组:dmft≥5为高龋组、dmft<5为低龋组。   本研究显示:高龋组中剖腹产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45.45%,自然分娩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54.55%;低龋组中剖腹产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70.58%,自然分娩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29.42%;剖腹产的ECC患儿在低龋组的构成比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自然分娩的ECC患儿在高龋组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低龋组;分娩方式在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x2=4.927,P<0.05)。   高龋组中完全母乳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59.09%,混合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25.00%,人工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15.91%;低龋组中完全母乳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47.06%,混合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50%,人工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为2.94%。高龋组中人工喂养的ECC患儿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低龋组,喂养方式在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x2=6.784,P<0.05)。高龋组中ECC患儿含奶头睡觉的频率的平均秩次(Mean Rank)为44.34,低龋组中ECC患儿含奶头睡觉的频率的平均秩次(Mean Rank)为33.24,高龋组中ECC患儿含奶头睡觉的频率明显高于低龋组,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Z=2.359,P<0.05)。   家长嚼碎食物喂给ECC患儿的频率、ECC患儿每天进食可乐等碳酸饮料的频率、ECC患儿每天吃饼干等甜点的频率、ECC患儿每天吃糖果巧克力的频率、ECC患儿开始刷牙的年龄、ECC患儿每天刷牙的次数、家长检查ECC患儿刷牙效果的频率、家长帮ECC患儿刷牙的频率、家长有关口腔健康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的看法、家长关于含氟牙膏对牙齿的影响的认识、家长对窝沟封闭能预防龋齿的看法在低龋组和高龋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分娩方式是本研究中ECC患儿龋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1、本研究显示:ECC患儿的龋活性与其母亲的龋活性呈正相关,本结果提示:控制母-子间龋活性相关因素是降低ECC患儿龋活性的关键因素。   2、本研究显示:龋活性值各度间ECC患儿的dmft差异有显著性,此结果提示:Cariostat试验能够反应ECC患儿的患龋状况和罹患严重程度,将Cariostat法应用于儿童ECC的预防与治疗是临床可行的有效方法。   3、ECC患儿的dmft与其母亲和父亲的DMFT均分别呈正相关,这一研究结果提示:父母双方的患龋情况和儿童ECC的发生密切相关,来自父母双方的影响因素是ECC发生的重要原因。   4、完全母乳喂养是ECC患儿高龋活性的易感因素。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含奶头睡觉的频率是ECC发生的影响因素,其中分娩方式是ECC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低龄儿童龋;发病机制;饮食习惯;父母因素;龋活性值

河北医科大学

硕士

口腔医学

石宏

2013

中文

R788.1

65

2013-10-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