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319945

诗词歌赋翻译中的不定点及其具体化——以霍克思与杨宪益《红楼梦》译本诗词歌赋英译为例

彭湖
西南交通大学
引用
在《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巨著中,作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总计200余首。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韵律和形式,包含了独特的思想和涵义,并对全文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和世界的文学珍宝之一。诗词歌赋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古典文学形式给读者和译者造成了困难。因此,霍克斯和杨宪益在诗词歌赋的翻译上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以求能准确表述原意,并力争达到原文所产生的审美价值。   波兰现象学家罗曼·英伽登在其作品《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中提出:文学的艺术作品包含一系列的不定点,凡是不可能说某个对象或客观情景是否具有某种特征的地方,我们就发现存在着一个这样的不定点。如果要达到对作品的审美理解,读者在客观化再现客观的过程中,往往要远远超出作品客体层次实际包含的东西,人们一定要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在作品本身的范围内具体化这些对象。   从现象学美学的观点出发,基于罗曼·英伽登提出的文学作品中的不定点及其具体化观点,本文尝试探索诗词歌赋翻译中的不定点及其具体化。通过对霍克思与杨宪益《红楼梦》译本诗词歌赋英译例子的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在《红楼梦》诗词歌赋翻译中存在大量的未定因素,它们被称为不定点。   在《红楼梦》诗词歌赋英译过程中,杨宪益和霍克斯针对这些不定点采用了具体化策略。他们运用词语: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填补不定点或者通过改变诗词歌赋的结构或韵律对其进行改写,以实现具体化。   实现具体化策略的主要原因是文本的要求,读者和译者的积极阅读,以及基于原文的丰富想象和联想。   杨宪益和霍克斯在完成不定点的具体化过程中遵循恰当具体化原则。首先,他们实现了对原文的重视理解。其次,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始终扮演积极角色。更重要的是,他们基于原文,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完成具体化,力求达到与原文一致的审美价值。

《红楼梦》;诗词歌赋英译;翻译策略;霍克思;杨宪益

西南交通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王鹏飞

2013

中文

I046;I207.411

67

2013-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