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2310828

社会转型背景下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研究

张小平
山东建筑大学
引用
进入社会转型期,在史无前例的快速城市化背景之下,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国城市也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困境(贫富差距困境、公平困境、腐败困境、弱势群体困境……),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和谐现象,最首要的便是快速城市化的“健康”问题带来的“城市二元化”现象。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的涌入城市,他们为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却不能享受到城市给予的最基本的住房保障,只能拥挤在狭小、阴暗、密不透风的房间里,暂居于自行搭建的简易窝棚中,甚者是露宿在车站街头和立交桥下,存在着极大地不安全因素和治安隐患。2011年6月广东发生的两起恶性群体性事件:潮州民工与本地居民发生的讨薪事件和广州增城外来民工与本地治安员发生的“骚乱”事件,均体现了城市中流动人口聚居地区存在的严重问题。   中国城市要实现和谐健康发展,必须打破“城市二元化”隔离,推动社会各阶层与流动人口的融合与包容发展,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针对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中流动人口面临的居住问题,本文由点及面,对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展开研究,从一个城市规划专业人员的角度提出解决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相关对策及策略,以期寻找到解决这一复杂社会问题的新思路,让农民工实现真正的市民化。   论文总共分为6章:   第一章:绪论。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继而提出论文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从城市宏观层面对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现状展开研究,包括本次研究的地域范围、济南市流动人口的数量分布特征、居住类型等。   第三章:通过发放调研问卷,从中微观层面对济南市流动人口的居住现状和满意度展开调查研究,开创性的建立了兼顾居住单元与社区环境的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满意度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体系内不同影响因子的权重值,最终得出不同类型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满意度值。   第四章:在对济南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供需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发达地区(新加坡、香港)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对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的解决提出的若干有益的政策措施,针对济南提出成立市级统管机构的想法,并在资金筹措和房源供应方面提出初步的构想。   第五章:对济南新型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的规划策略进行探讨,从区位分布的讨论开始,以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布置和户外公共交往空间设计为重点,以有机混居——共享共融——居者有其屋为主线,探讨以改善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环境,适合流动人口宜居的居住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第六章:结语。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对本次论文研究的局限性进行说明,以期能够推动更多有益的研究。

社会转型;城市流动人口;居住空间;居民满意度

山东建筑大学

硕士

城市规划与设计

吕学昌

2013

中文

TU241.2

143

2013-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