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贵州侗戏的教育价值形成研究

詹明钢
西南大学
引用
教育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从最初的生产和生活知识与技能的简单传授,到作为狭义教育意义上的学校教育这一专门机构的形成,人类社会的教育活动逐渐为学校教育所专有。但是至始至终,学校教育都不是教育活动的全部,当其从人类社会综合性活动中独立出来,朝着教育专门化的道路发展的同时,民族社会群体的教育并没有停止,它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蕴藏于民族群体的日常生活之中,贵州侗戏即是如此。它通过侗族青年演员与各村寨民族群体的交往形式进行运转,这样的多极教育主体关系既间接地拓展了教育活动的空间,使得侗戏的教育活动不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戏台,也使得侗族人民在这样的教育情境中接受了贵州侗戏活动的无意识熏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完成生活的导入教育,其教育价值内涵得以充分体现。   本研究通过对侗戏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和对贵州省黎平县龙额侗寨戏师等人员进行的访谈,发现贵州侗戏教育价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贵州侗戏的生成离不开侗族传统文化,不论是戏台的社会功能的形成还是侗戏活动形式对已有艺术形式的继承,贵州侗戏在侗族的文化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贵州侗戏活动在其产生之初就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相联系,既继承了侗族传统文化中的各种艺术形式,也吸收了周围民族尤其是汉族文化的戏剧表演艺术内涵,从而成为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一。即使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之下,贵州侗戏的传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当地年长者依然对侗戏保有浓厚的兴趣,青年人虽然对无暇顾及表示无奈却也表现出对侗戏的向往。   本研究认为贵州侗戏教育价值的形成有其教育结构基础,从教育学的学科视角来看,贵州侗戏活动所蕴含的教育要素包括贵州侗戏活动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这四者之间呈现出多极复杂的交叉网络,丰富多元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内容,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教育系统,构成侗戏教育活动的结构基础。   贵州侗戏教育价值的形成也有其活动载体,本研究通过对龙额侗寨戏师等人员的访谈,结合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认为贵州侗戏的的基本流程是同侗族的传统习俗相联系的,在人与人,村寨与村寨的交往之间完成无意识熏陶,在月耶戏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完成了导入教育。在贵州侗戏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教育影响之间,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之间呈现的是复杂多变的交互关系网络,正是在这样的复杂系统中,贵州侗戏完成了对受教育者的无意识影响,形成了贵州侗戏的教育价值。

侗戏;民族文化;教育价值;传承方法;活动载体

西南大学

硕士

比较教育学

蒋立松

2013

中文

G40;J825.73

55

2013-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