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茶园营养调控对名优茶鲜叶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彭予咸
西南大学
引用
茶叶生产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由人工手采转向机械采摘是世界茶业发展的主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宗茶机械化采摘取得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的探索名优茶机械化采摘。但是简单地将现有茶园、采茶机械及技术应用于名优茶的采摘是不现实的。本文通过使用叶面营养肥方法对茶树名优茶原料生长进行调节,目的使茶树新梢萌发匀齐,了解合适机采时机以配合机械采摘,提高符合名优茶生产的鲜叶原料比例。对不同营养条件下茶树发芽密度、芽叶伸育特征、鲜叶产量及品质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对茶梢荧光特性进行研究,最后对茶芽性状、茶叶品质物质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作了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使用4种叶面营养肥后,茶树新梢萌发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凯普克叶面肥处理发芽密度最高,发芽密度大小依次为:凯普克叶面肥>氨基酸溶液>胜天叶面肥>尿素水溶液>对照,春茶、夏茶情况一致。各试验处理一芽二叶百芽重和长度差异较大,4种叶面营养处理的春茶新梢一芽二叶的百芽重及长度显著高于对照。所有处理以凯普克叶面肥最高,一芽二叶百芽重及芽叶长度为43.64g和5.13cm。春茶一芽二叶百芽重及长度高于夏茶。单位面积产量以凯普克叶面肥最高,为44.0g/m2。   2.试验处理新梢节间长度有一定差异,到节间停止生长前,凯普克处理的茶新梢第一节间长于其他几个处理,比对照高19.7%,其他依次是胜天叶面肥,氨基酸营养液,尿素水溶液。凯普克、胜天叶面肥、氨基酸营养液处理的节间生长速度约为0.35cm/d、0.32cm/d和0.31cm/d。4种营养处理的鱼叶及第一真叶展叶角度变化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第一真叶平均展叶角度速率分别比对照高26.1%、21.2%、15.2%、23.1%。芽叶展叶速率与茶树营养相关,最终展叶角度大小取决于茶树品种。综合比较芽叶细嫩及节间生长情况,施用凯普克叶面肥和氨基酸营养液在第15天左右进行采摘可适当提早开采时间,同时降低名优茶鲜叶原料碎片比例。   3.鱼叶展后7d,叶面营养处理SPAD值均高于对照,胜天叶面肥、凯普克叶面肥、氨基酸溶液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32.7、32.9、29.3,在鱼叶展后14d,SPAD值均上升,Y2、Y4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14.5%和8.7%。叶面营养处理条件下F0、Fm、Fv/F0、Fv/Fm均高于对照,鱼叶展7d后,凯普克、氨基酸溶液的F0比对照增加了17.6%和11.3%,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4个营养处理Fm值均分别比对照增加12.4%、23.7%、31.2%和31.1%,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在鱼叶展14d后,凯普克的Fm值最大,比对照高6.5%,氨基酸溶液处理下Fv/F0比对照高25.5%。茶树叶面营养可提高茶树新梢叶的PSⅡ电子传递活性,促使更多的QA还原。同时营养处理使最大荧光产量提高,从而提高了PSⅡ电子传递效率。   4.茶树叶面施用4种营养肥后对ETR和EQY有较大影响,其中凯普克叶面肥和氨基酸溶液更能激发茶树新梢叶片光合反应中心对原始光能的捕获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提高PS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获得较高的量子产量。在鱼叶展后7d及14d,4种叶面肥处理间有明显差异,以凯普克叶面肥处理效果最好。营养处理试验与对照相比,茶梢叶片qP呈升高趋势,NPQ呈降低趋势,且随时期推进而差异明显。这说明茶树叶面营养能增加PSⅡ反应中心氧化态QA的比例,以及PSⅡ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增强了参与光合电子的线性传递能力,减少由非光化学过程所耗散激发能。   5.从试验处理鲜叶生化成分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4种营养叶面肥处理与对照相比,茶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以凯普克叶面肥处理茶叶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以项目组配制的氨基酸溶液叶面肥最高。4种营养处理条件下酚氨比低于对照,均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   6.通过对茶芽性状及茶叶内含物质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回归分析,建立最优回归方程,除氨基酸因变量外,其他变量的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均大于0.9,并且因变量与自变量均呈极显著相关,说明茶芽性状及茶叶内含物质与叶绿素荧光特性关系密切。光合特性中对各因变量影响最大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有效量子产量。

名优茶鲜叶;叶面营养;叶绿素荧光;茶园营养调控;理化特性

西南大学

硕士

茶学

杨坚;徐泽

2013

中文

S571.1

58

2013-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