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内江方言语音调查研究

肖梅旎
西南大学
引用
本文以内江市市中区和东兴区语音作为调查对象,以《方言调查字表》中的例字作为基础例字,运用田野调查、历史比较语言学、方言接触理论,结合统计学的方法以及方言处理软件,对内江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作了全面的描写。通过与北京音系的共时比较和《广韵》的历时比较,揭示出内江方言的语音现状以及音系特点。   声母系统,内江方言共有25个声母,与北京音系相比多了(n)、z、(η)、v四个声母,少了n声母。古全浊声母已经全部清化,绝大部分遵循平送仄不送的原则;古精组字在洪音前读作ts、tsh、s,在细音前读作t(c)、t(c)h、(c);泥母一二等字与来母相混,读作l,三四等字读作(n);古见组字在洪音前读作k、kh、x,在细音前读作t(c)、t(c)h、(c);知、章、庄组舌尖后音字在老派语音中保留较完整,但在中、青派语音中出现一字有平翘两音的情况,区别于其他西南官话区的语音特征。同大多数西南官话区一样,晓、匣母字与合口呼u韵相拼时与非组字相混。   韵母系统,内江方言有37个韵母,与北京音系相比多了e、io、ue、iai四个韵母,少了γ、uo、(e)η、iη、u(e)η五个韵母;o与北京音系的o、γ、uo、u韵对应,e与北京音系的o、γ、ai、ei韵对应,oη与北京音系的(e)η、u(e)η、oη韵对应;韵母的古今演变为入声韵尾消失,转化到相对应的阴声韵中,阳声韵m尾和部分η尾归并到元音相同或相近的n尾韵,促使咸、山摄合流,曾、梗摄与深、臻摄合流。   声调系统,内江方言有4个声调,调值分别是阴平35,阳平31,上声41,去声312,声调起伏较小。古今演变趋势为:古平声的清声母字读作阴平;古平声的浊声母字读作阳平;古上声的清声母以及次浊声母字读作上声;古入声消失,几乎全部归并到去声中,故古上声的全浊声母、古去声以及入声字均读作去声。由于来源广,今内江方言中去声字最多。   内江方言例外字的产生一方面由原发性音变导致,即语音的自身演变所造成的例外。这种演变是纵向的,包括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字形中声符的影响,由常用字声符类推造成的例外;二是古音的遗留;三是语音的超前演变;四是文献材料的差异;五是语流音变;六是音移现象;七是使用频率的不同造成的例外;八是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异方言的接触和遗留,使得语音发生趋同现象,导致某一语音发生不规则的变化。   内江方言的音变现象,包括有两字组连续音变、儿化、文白异读以及翘舌字的音变情况。两字组的变调主要有以下规律:一是变调后都变成了高、低两个平调;二是重音的位置决定变调的形式;三是变调的频率很高。文白异读现象反映的是内江方言语音系统的历史层次,主要由方言间的接触造成。内江方言中知、章、庄组字仍然呈现两分,但在逐渐向精组字合流;老年一代是翘舌音的稳定期,中、青代是翘舌音向平舌音转换的过渡期。内江方言的儿化现象表现为绝大部分的韵母都可儿化,具有普遍性。

内江方言;语音特征;音系特点;汉语文学

西南大学

硕士

汉语言文字学

高廉平

2013

中文

H17

204

2013-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